要复杂许多;其二,没有一个用户习惯的互联网访问标准,尤其在中文环境下,连手机端可直接浏览的网页内容都非常有限。
那么,先不管移动搜索的形态,在“搜什么”之前,先要“有什么”。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从何而来?自然而然的,百度选择了先从基础问题开始解决。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帮助合作者用最低的难度从传统互联网迁移到移动端,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大量传统互联网内容在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之后,内容覆盖面的问题就解决了。”百度无线总经理岳国峰说,“与百度数据开放平台有合作的大站,移动版将对应迁移;如果之前没有合作但有意向的,我们将配合迁移;如果不愿意,那我们就会选择其他的合作伙伴。”据说今年7月份,百度的移动版“阿拉丁”就将面世,到那时候,百度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内容自动转化器”才真正开始运转。
从传统互联网底层向移动互联网进行内容传导,这与基于应用来逐步构建云端内容完全不同。一个出发点在Web端,另外一个出发点在应用端,很像历史上曾经发生在PC平台上的Web与客户端之争。
在百度看来,随着手机这一移动终端的性能越来越高以及带宽的加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无需在手机本地进行安装,浏览器就能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未来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甚至只有一张网,那就是大互联网。而百度移动开放平台目前所做的工作,正是为这一未来所打下的基础。百度的深层目标是希望从更底层入手,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者。
“移动终端的随身性、私密性,更强调不同场景下搜索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它更适合‘框计算’的展现方式——用户从一个入口就能满足主要需求。”岳国峰说,“未来我们也许会真的将应用进行全面整合。虽然现阶段不同应用的差异化比较大,需要单独用产品来呈现,但是在未来,移动搜索会与推荐系统相结合,语音搜索、视频图像搜索,甚至GPS直接搜索与推荐,都是可能的搜索方式。用户经由各种方式提出搜索需求,我们再根据场景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满足。”
回到2010年,在Web 2.0峰会上,李彦宏同约翰·巴特尔有过一场问答。在回答移动业务时,李彦宏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盒子(智能手机)。搜索业务一触即发,它将取代手机操作系统。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参照李彦宏对“平台-应用”的解释,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从手机硬件到操作系统,再从操作系统到信息交互,移动互联网的重心将与当年的传统互联网一样逐层迁移。
如果说在“阿拉丁”时代,百度与谷歌对于互联网世界的数据整合与呈现还有着相当多的共识,那么从2010年百度开放平台诞生开始,百度则走出了一条与谷歌截然不同的道路,迈出了从结构化数据到应用式呈现的关键一步。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百度认为,迟早有一天,百度开放平台或将影响到百度搜索中100%的结果。其更为详细准确的内容呈现方式,以及由此提升的用户搜索体验,将促使它占据越来越多的流量。到了那时候,“搜索结果页”将不仅仅是一条搜索结果,因为大量目前的其他搜索结果都将向着百度开放平台迁移,并让自己的数据变成平台的一部分。
百度相信到了适当的时机,百度开放平台所包含的一切合作伙伴和内容资源,将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再一次引爆。而这一次,它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义了这个世界的数据结构。某种程度上,这将意味着百度不再是一棵以搜索应用为主干的参天大树,而是支持未来互联网应用森林成长的肥沃土层,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土层。
实际上,除了通过构建百度开放平台和百度移动开放平台这样的土层之外,在百度的图景中,从搜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