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中心目的是直指中国市场的。据西门子技术总监肖马丁说,在西门子的研发体系中,设在美国普林斯顿的研发中心主要承担了基础性研究的工作,为西门子探索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在德国的5个研发中心,则是把这些技术变成现实,支持14个业务集团;而中国的研发中心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开发,验证这些技术成果的可行性,再反馈给其他的研发中心。这是中国日益剧增的市场潜力和特点决定的。
除了看重中国庞大的市场外,技术控制被认为是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进入中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有46%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独资的研发中心,首要目的就是要牢牢控制住研发活动,避免技术外溢,确立自己的技术垄断优势。即便是合资的形式,外方也注重控股权,或把中方的相关机构置于附属地位。
当然,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到,就是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也是其降低成本的需要决定的。研发中心建在本地,可以提高效率、节约大量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可减少人才成本开支。
众所周知,研发中心是“砸钱”的部门,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在美国的年薪是10万美元,中国可能只要10—20万元人民币。而中国类似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有良好的金融、交通、航运、通信、教育设施和优良的生活环境,有连接世界的辐射功能,与外企的生产基地与客户群比较接近。
另据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分析认为,2002年以来,随着外资进入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基本上已经是跨国公司在母国最先进或比较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较早时期投资的企业在不断向高端延伸。
中国政府鼓励欢迎
研发机构技术带动明显,虽然多数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目的是服务于其扩大市场、谋求利润的目标,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整体上带动了中国研究机构的建立、促进了中方研发水平的提高和中国技术研发环境的变革。对此,中国政府一直持欢迎态度,鼓励用市场换技术,鼓励建立研发中心,而且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要求: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必须有2个以上的研发中心,其中一个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
现已加盟Google的李开复曾经说过,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院的正面意义很大。理由有三:一是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是公开的;二是研发中心在和国内大学合作,向他们传播新思想;三是研发中心有很好的培养环境,研究员和博士后需要流动,还有许多学生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是要回学校的。“我们在中国每雇佣1个人才,就有可能培养10个人才,并正面影响1000个人才,这对中国的贡献不可否认。”李开复认为,国内技术人才进入跨国公司研究机构是不能避免的,这是人才的正常流动,而不是流失。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大概有3种形式:独资、委托科研机构开发及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后两种研发形式不知不觉中带动了中国的本地研发。对于本土人才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流动会造成人才流失的说法,曾经供职于外企研发机构的人士表示,中国和外国在研发上的真正差距不在于资金和技术,而在于理念和思维,甚至可以说中国很少有企业去研发战略。也正是因为研发和创新本质上理解的差距造成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低,从而导致中外企业在研发投入和研发水平上的差距。
需要面对的问题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多设中国毫无疑问给中外双方都带来了很多益处,但也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分析,其中一个问题集中在垄断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黄靖博士就曾经提醒说,通过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公司最globrand.com终能够实现3个垄断:对人才的垄断、对成本的垄断和对从研发到生产乃至到销售等整个商业流程的垄断。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跨国公司所有,利用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商标权也归跨国公司,这样跨国公司就实现了从投资到猎取人才、从使用成本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面控制。
对于中国来说,面对跨国公司的蜂拥而入,需要做的是从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超越。要做到此,就要不断地消化吸收跨国公司研发成果和思维,为己所用,加强自主核心研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