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使人员本地化。
例如 ,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计划在 3 年内拥有 100 位优秀的研究人员 , 并在提供国际培训和交流的情况下 , 使人员不断本地化。
5、与中国每年吸收外资几百亿美元相比 , 这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数目、投资额及在中国的扩散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今后预计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 , 将其研发中心向中国扩散。不过 , 我们必须认识到 , 跨国公司的技术发明与研发传统上一直主要在母公司及其国内分支机构进行。据资料显示 ,1992 年 , 美国跨国公司的研发费用 , 有 87% 花在美国本土 , 仅 13% 花在海外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这种现象至今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扩散的因素
近几年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扩散 , 即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由集中于母国向海外东道国的分散的方向发展 , 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促成的 :
1、 竞争压力
竞争增加了公司对世界范围的知识、专业人才和技能的需求 , 无论这些知识、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处于什么地位 , 公司的技术发明都能增加公司本身的创造性特有资产。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性质不仅为此提供了便利 , 同时 , 这些知识与技术又进一步使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性质资本化。 发达东道国、经济转轨东道国以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东道国中存在着巨大的 科学技术人才库 , 这类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可供性促进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分散化。对于发展中东道国来说 , 大量低成本科技人员的存在是一个拉进因素 , 而另一方面 , 许多发达国家当地研发人员的相对缺乏构成了一个推动因素。
2、 技术进步
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允许将研究与开发分解成许多自成体系的研究活动环节 , 这些活动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 , 然后再作合成。一旦需要 , 现代化通讯信息技术甚至可以支持进行跨国研发的一体化流水作业。
3、 东道国外资管理体制的变化
外资管理体制的自由化、外资政策中的有关对外商研发活动的激励措施、允许外商股权参与、允许外商与东道国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强化等等都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在海外东道国的分散化。此外 , 国家建立科学园区之类的政策行动也对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活动安排到国外去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诱导作用。
总之 , 跨国公司是技术能力的主要持有者和技术发明的领头羊。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 , 为了保持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 利用东道国存在的科技能力 , 利用不同国家的研发成本差异 , 获得研发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 , 跨国公司将研发活动在地理位置上更广泛地分散开 来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大。
研发分散化意味着跨国公司体系将自己的发明能力与东道国的技术力量结合在一起 , 创造了更多的技术 , 增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当然 , 跨国公司利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以便创造公司自己的独有资产 , 这一过程是十分缓慢的 , 因为存在许多抵消性因素 , 其中包括已有的母国研发格局带来的“胶着性”, 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研发的组织协调成本等等。
此外 ,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研发中心还必须考虑东道国是否存在支持性产业 , 是否有紧密联系型经济的优势 , 以及是否存在靠近下游经营的某种需要。
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对中国的影响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扩散在国家方面的影响 , 可以分为对母国和对东道国中国的影响。对母国的影响是受到肯定的。学者们认为 , 虽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设置出现向东道国分散化的发展趋势 , 但大量研发仍然是在母国进行。
毋庸置疑 , 母国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对跨国公司母国经营生产效率及总体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开发活动的分散化意味着通过世界范围的活动合理化安排 , 跨国公司 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和增加自己的收益;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 , 转而又可使母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