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应当受助的农户与善款失之交臂。
6个月的执行时间里,确定待资助名单和复核名单,是主要的环节,最后的打款环节则一蹴而就。王行最说,现代的汇兑技术,也提供了“不经过中间任何环节,将善款一次性发放到位、杜绝被截留”的可能,这也是在分析项目可执行性时的重要依据。
在核对过所有受助农户的信息后,新办的存折分发到位,善款在一个集中的时段,进入到了9万余账户里,善款发放宣告结束。
可复制与不可复制的
有别于一般性公益项目对透明度的要求,两亿元善款发放中,全方位的透明和纠错机制,成为亮点。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对此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说,NGO的作用就是监督作用,对于瞄准机制,通过层层聚焦,排除法之后,经由志愿者复核进一步起到监督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地方政府捣鬼。当然,为监督投入的成本也是可观的。
公益项目的透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过程的透明,一个是结果的透明。结果透明,是只把结果公之于众。过程的透明,就是把流程的设计、执行和成效,全过程实施透明。对此,王行最说,善款发放需要的透明,不仅是结果透明,需要从起始到终点的全程透明。
对于17个受助县的政府,则更多的是执行压力,善款发放极高的精准率,是一项政治任务。他们的担心是:给谁钱不给谁钱,如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矛盾。
2010年7月15日,广西那坡县城厢镇永乐村伦停屯的农民,就来到镇政府上访,他们对镇长说:“听说有曹德旺、曹晖资助善款,我们村为什么没得到?”实际的情况是,永乐村并非贫困村,离县城只有4公里,按照善款发放确立贫困村标准,永乐村自然被排除在外。幸好,因为过程透明,且有标准可资参考,解释清晰后,上访很快消弭。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对项目实施了评估,在评估报告中,他这样评价:在今天的中国,只有在各地拥有一定的行政合作网络的公益组织才能执行这样的项目,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因此,这样的要求,不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大量执行成本都被政府所承担了,一般的公益组织根本达不到。这个项目除了需要极强的操作能力,还需要动员政府资源的能力,需要有与政府合作的经验。
“政府你可以尊重他,但是他有缺陷。好像一台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缺了这个角色也不好看。”曹德旺这样评价政府在善款发放项目中的作用,但他同时表示,:“西南五省这个钱呢,确实做起来难度很大,基金会花(这个钱)有难度,我去考核也有难度。”
如今,两亿元项目尘埃落定。通过对92150户农户抽样评估发现,受资助名单中的所有农户得到了2000元善款。对于2000元对现在和将来的用途的评估结果是,51.6%的受助农户用于买生产资料,45.8%的用于买粮食,36.9%的用于看病买药,31.1%的用于还债,修建房屋的有29.6%,用于发展新产业的只有2.3%。
这让曹德旺救助“穷人”的理想得到了实现,在开项目总结表彰大会时,基金会草拟了提供给媒体的新闻通稿,其中有关于曹德旺对该项目执行的评价:高度赞赏。曹德旺看后,将“高度赞赏”轻轻划去,改为“非常满意”。
(责任编辑:乔玲)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