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黑框眼镜、蓝色条纹领带、深蓝色西装,宽大的额头上稀疏的头发一丝不乱。83岁的李嘉诚依旧保持着这个招牌形象,不过,毕竟已经不再年轻,李嘉诚讲话的音调里缺少了年轻时的高亢与浑厚。
这是2011年3月29日,在香港举行的长江实业集团(下称“长实”)2010年业绩说明会上,身为董事局主席的李嘉诚照例亲临记者会。
此次会议公布的长江实业截至2010年全年业绩显示,股东应占溢利为264.78亿港元,同比上涨35%;其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和记黄埔(下称“和黄”)去年盈利飙升47%至200.38亿港元。此前几天,福布斯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诚继续蝉联全球华人首富,在富豪榜上的全球排名为第11位,资产为260亿美元,比去年的210亿美元增加50亿美元,排名提前3个名次。
这个1940年跟随父亲逃难到香港的潮汕人,只上到小学就被迫中断学业、养家糊口,但是,他以其睿智和勤奋,白手起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频繁刷新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最终成为了当今的香港首富。作为华人商界的常青树,李嘉诚非凡的领导力则是其事业持续辉煌的根本保障。
以真诚和信用为根基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从塑胶花厂开始创业的。但一花一世界,虽然是小小的塑胶花,但“李超人”却一丝不苟,用真诚和信用——也是他的领导气质的根基——打动了自己的客户。
其时,一位急需大量塑胶花的订货商来到他的公司,但这个外商要求必须拿出担保人亲笔签字的信誉担保书。还没有什么实力的李嘉诚根本找不到担保人,但李嘉诚没有放弃,他和公司设计人员一夜没睡,按照外商的要求设计出了9款样品放到外商的面前。然后,李嘉诚诚恳地告诉外商,“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
李嘉诚的诚恳执著,深深打动了批发商,他说道:“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李嘉诚愣住了,哪里有由对方找担保人的道理?批发商微笑道:“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这次成功使长江工业公司从此站稳了脚跟,从1950年代末起,李嘉诚生产的塑胶花便大量销往欧美市场,年利润也从三五万上升到1000多万港元,直至1960年代初,塑胶花市场一直旺盛不衰。
花无百日红。李嘉诚在最红火的时刻看到了行业前景有限,他必须进入一个回报更高,更有前途的产业。
从1950年代起,香港平均每10年便增加100万人口,住房问题十分紧张。李嘉诚从人口激增、土地有限、经济提速,预见到地价来日必然暴涨,香港房地产业极具发展前途。
1958年,李嘉诚当机立断投资地产业。但此时,香港地产业已经竞争十分激烈了。当时,香港一些地产商为了加快资金回笼、促进销售,纷纷采取销售楼花和按揭的方式售楼。作为一个新进者,李嘉诚冷静地研究了楼花和按揭。他发现,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银行。因此,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为此,他决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以加速建房进度;尽量不在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物业只租不售。
1961年6月,香港廖创兴银行挤提风潮证实了李嘉诚稳健策略的正确性。廖创兴银行由潮籍银行家廖宝珊创建,廖同时是“西环地产之王”。为了高速发展地产,廖宝珊几乎将存户存款掏空,投入地产开发。随后,香港发生挤兑风潮,廖宝珊资金链断裂、脑溢血猝亡。
而规避了诸多风险的李嘉诚,则从此树立起了一流地产商的形象,为取得银行的信任和股市的声誉、继续拓展地产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散投资,控制风险
香港长江中心第70层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给李嘉诚的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