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著的就是奶粉行业的三聚氰胺。”
周鸿祎以360安全卫士东山再起的三大战役都是以挑破行业潜规则而占领道德制高点,最后获得民心的——目前360安全卫士装机量3.6亿——是QQ之外最大的桌面客户端。三大战役每两年一战,分别是2006年以“流氓软件”之名诛杀CNNIC、雅虎中国旗下的雅虎上网助手(即原3721网络实名);2008年以“免费杀毒”之名占领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的市场;2010年以“隐私保护”以及“屏蔽广告”之名攻击QQ,几近成功。
周鸿祎对以上的逻辑不以为然,他的反对意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周鸿祎不认为自己像方舟子那样以捅破行业潜规则为已任。“不用把我描绘成一个斗士,我从来没有刻意去挑战潜规则。你要是把潜规则想得太多,就没有勇气去挑战了。今天要得罪这个人,明天要得罪那个人,你还要想着这个人背后有什么力量,那个人背后有什么背景。”周鸿祎说,“做安全软件要保护用户,就得跟一些厂商的灰色利益链短兵相接。我每次跟所谓的这些潜规则冲突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选择。”
第二,有营销专家推崇周鸿祎的三大战役,认为这是很高明的公关战。但周鸿祎对这样的说法感到厌恶:“如果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这种事儿,有点层次太低了。小月月也好,凤姐也好,他们可以一时闹得满城皆知,但完了之后呢,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得到认可,你被遗忘和你火起来的速度是一样的。”
第三,在大战役中,周鸿祎被描绘成一个运筹帷幄的司马懿。先通过微博把QQ扫描隐私的事实公布于众,等舆论哗然之后推出QQ保镖一举屏蔽其广告,使马化腾马脚大乱以至于摔掉杯子写出3Q体。周鸿祎笑了:“做的过程中没有想那么多,做了以后发现捅了马蜂窝,干了就干了吧,无招胜有招,别人骂你,你就回骂,别人打你,你就招架。”
周鸿祎说,很多人成功了以后喜欢把自己的事迹神化,或者上升到理论高度,他不喜欢。他说他不是一个老谋深算、步步为营的人,甚至是一个“情商比较低”的人,只适合做“人气”的生意,而不适合通过“人脉”成功。
“少数派控”与“好人”情结
在周鸿祎看来,世俗对他的看法有两个极端,一个是神化,另一个是“因为3721一事把我看扁了。认为犯过一次错误一辈子就是一个坏人。那个王冉(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是瑞星的财务顾问,他痛恨我是有道理的”。周鸿祎希望把这些复杂的语境还原成简单的逻辑:他的所作所为都为了证明自己“敢于去当少数派”的与众不同。
周鸿祎的逻辑体系可以这样解析:十五年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一个“三大”(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三小”(新浪、搜狐、网易)的寡头垄断格局以及各种行业潜规则和木马、病毒等黑色利益链。作为安全软件的360不得不去触碰这些利益。
“除了马云的淘宝不断创造新的价值链,其他公司更多都是在维持既有的。说起来都咄咄逼人,实际都是防守型策略。最不齿的,它们防范新生互联网公司的突然长大。特别在上游的两家大公司,一个控制用户,一个控制流量,它们也都有钱。”周鸿祎认为,这样的格局导致了互联网的主流价值观“基本上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做大,市值高,企业就一巨遮百丑,有媒体追捧,有政府疼爱”。
周鸿祎希望自己能颠覆这样的价值观。“美国有很多有个性的公司,像苹果、谷歌。中国有个性的公司太少了,一个公司做到一定的规模,大家都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搜狐也是一个个性公司,因为张朝阳有个性,总有与众不同的说法。”
对既得利益者的蔑视与对“少数派”的坚持使周鸿祎成为“行业公敌”,这种坚持的背后隐藏着“证明自己是好人”的情结。在周鸿祎看来,3721的失败使他为整个行业背负流氓软件的恶名,“一个人出来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