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三国杀”的桌面游戏,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与都市白领的欢迎。截止到目前,桌游在全国已有3000万玩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三国杀”玩家。
“三国杀”的创造者,是三个“80后”大学生——杜彬、黄恺、李由。2008年年初,他们成立了公司,当时刚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的杜彬任CEO。
中国青年报:桌游的魅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把玩家从线上拉到线下?
杜彬: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开始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需求。比如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水吧、茶吧特别多,其实大家去那儿不是喝水喝茶的,而是去交流沟通的。经济越是发达的城市,有这种需求的人越多。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选择“三国”作为游戏背景?
杜彬:桌游无非由两个因素组成,规则和背景。规则我们可以买版权,但在背景上,大多数西方游戏的背景都是殖民和西方魔幻,不适合中国。我们肯定要用自己的背景。中国文化可供选择的元素很多,从历史、名著到武侠,“海”了去了。
说到“三国”,它最契合我们这个游戏的机制。游戏里面有四个身份,主公、忠臣、反贼、内奸,充满了尔虞我诈,这和三国很相似。背景和机制相互契合,玩家才会有最强的“代入感”(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因过于投入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编者注)。
我们一直都有些较劲。之前几乎所有有名的三国游戏都是日本做的,像三国无双、三国志大战等。现在“三国杀”成绩不错,这让我们比较有成就感。
中国青年报:游戏是最能承载和传播文化的载体,“三国杀”传达出的文化是什么?
杜彬:“三国杀”最突出的核心是团队。很少有一个人的胜利,一般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时还需要玩家主动“牺牲”自己。还有一些战术,比如厚积薄发、隐忍、制衡等等,都体现了东方的智慧。
中国青年报:在你看来,桌游对青少年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杜彬:我们最开始的口号是“阳光和不插电”。现在很多小学生从5岁开始接触摩尔庄园等网游。把他们从屋里拉出来,用聚会的方式玩桌游,会比较健康和自然,也会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青年报:玩桌游难道就不会出现沉迷?
杜彬:如果只是在线下玩,很难出现沉迷,因为你不可能总是拖着一群人一起熬夜。网游是只要你上网,总会找到无数人跟你玩。桌游不如网游那么容易沉迷,程度也会轻得多。
中国青年报:现在很多人也会在网上玩“三国杀”啊?
杜彬:但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在线下。线上是线下的周边,是一种辅助形式。
事实上,把任何一种桌游搬到线上,都会失去很多乐趣。我们做过评估,在线上玩“三国杀”大概比线下少了30%的乐趣。因为在线下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玩的过程中,包括打错牌、抓错牌都是很搞笑的事情,都是互动。要是搬到网上,就变成了人和设定的程序打游戏。
中国青年报:听说你们公司正在开展“三国杀武将设计大赛”活动,征集青年创意。为什么这么看重青年的想法呢?
杜彬:我们开展“武将设计大赛”,邀请热爱桌游的人一起来设计,是想释放一下大家的创意,是一场更大的头脑风暴。我们今年还会开展“王者之战”,在12个城市举办“三国杀”比赛。团北京市委也会大力支持我们,并直接指导北京市青年宫主办“百队杯”桌游精英赛。
中国青年报:桌游会成为青年主流的娱乐方式吗?
杜彬:我们希望是这样。去年我参加过在德国举办的桌游展,参观人数比上海的“CHINA JOY”(中国最大的动漫产业博览会——编者注)还要多。而且桌游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你能看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7岁的小孩,不像“CHINA JOY”一水儿都是“80后”、“90后”。
桌游是一种通俗的娱乐方式,我相信它以后也会进入家庭,成为几代人一起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