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张爱玲的,都会提到新婚夫妻与父母同住,隔着一道薄薄的板壁,他们连晚上亲热都不敢发出声音。一个连私人空间都不允许的文化,当然也不允许孤独感。
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另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里拉出来,接受公共的检视。我们总好奇某位明星的私密生活, 渴望了解他是否也孤独。同时,我们也害怕孤独,我们不能忍受别人说你是一个孤独的人,孤独在他们眼中总暗含着某种嘲讽,所以不断地被迫去宣示:我不孤独。
儒家思想里,几乎没有人敢特立独行。大家都遵守着“中庸之道”,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后。儒家文化歌颂的是一种群体文化。需要注意的是, 儒家思想歌颂群体文化并没有不好,事实上儒家思想是以农业为基础,一定和群体有关。所谓的群体是指大家要共同遵守一些规则,社群才能有其生存的条件,特别 是在穷困的农业社会中,而特立独行是在破坏群体,就会得到群体的谴责。然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鼓励特立独行,让每一种特立独行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当 群体对特立独行做最大的压抑时,人性便无法彰显了。我们为社会贡献自己,不能把生命价值的多元性也牺牲。
(三)儒家思想影响我们的另一 个方面是,简化思维的过程。思维是什么,它是我们经由大脑去思考很多事物,做周密的思考前,不会立刻下结论,而是从各种角度探讨,再从推论的过程中,整理 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最后下判断,这就是思维。而儒家的主张,如孔子的哲学,常常是一种结论性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结论,是可以奉为教条 的格言,听了之后不必做太多的思考,照着做就可以了。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结论。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孔子说:“已所不欲,勿 施于人”这句话对不对?我们应该从正面想,从反面想,最后即使同意孔子说的是对的,也有一个思辨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照着做,就不叫哲学,也不叫思 维。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说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的时候,剩余的百分之零点一还没开始说理由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骂他了,“你还是中国人么,你怎么可以忽 视孔子的文化对我们的作用呢?他可能不是选择赞成或反对,而是选择思考。
所以,思维孤独是所有孤独里面最大的一种。作为一个不思考社会里面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去能够忍受,他所发出了的语言可能别人是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去要指责的。
(四)在群众里面,我们会很安全,跟大多数人一样,就不会被发现。特立独行往往会不被理解,甚至受到社会群体文化的打击。精神科医学的传统是把孤独仅仅视为一种 病态。按照这一传统的见解,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是人生意义和幸福的主要源泉甚至惟一源泉。反之,一个成人倘若缺乏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的能力,便表明他的精神成熟进程受阻,亦即存在着某种心理疾患,需要加以治疗。
人的内向性格与孤独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把焦点放在人 的内在,甚至有人认为孤独是内向性格的体现。内向的人经常会受人排挤,认为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言辞。《心理学国际词典》(th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写道,内向是:“······一种主要的人格特质,其特征是专注于自我,缺少社交能力,以及较为消极被动。”在《新韦伯斯特世界百 科全书》(Webster`s new world thesaurus)中,内向被说成是:“······一位沉思者、自我观察者、利己主义者、自我陶醉者、独居者、形单影只者和性格孤僻者。”[4]社会 上,受到商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