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保证和新品有一样的性能和服务。
相比之下,卡特彼勒对制造的利润的披露似乎有点遮遮掩掩了。李征宇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除了财务的问题其他都好回答。
但他也说,卡特彼勒再制造的竞争力就是以“合理”的技术,在成本可控的条件下,达到和新品一样的质量。
但再制造的魅力还不止这些。
因为卡特彼勒采取的是押金激励方式吸引客户退还旧件。假设卡特彼勒“新件”的价格是100元一件,一名客户花100元购买了一个品质、质保和“新件”一模一样的再制造产品,其中含有30元的“押金”。当他在规定期限内返还该原厂“旧件”时,并经过检测合格后就可以获得返还的押金。
“这就好比我们喝啤酒去退酒瓶子,买的时候是1.5元,喝完退瓶子能退回0.5元。”
但这里有个前提,瓶子是退回到当初买的那个店,否则店主可能不会同意退还。这就鼓励下次买家还来这家店消费。卡特彼勒现在只针对自己的产品回收旧件,因此,不仅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更重要的是获得源源不断的旧件来源,支持再制造商业模式的持续和发展。
还需把饼做大
对于再制造的水有多深,李征宇说卡特彼勒从事再制造有40年了,前十年是投入大于收入。
“这么说是因为再制造的门槛很高么?”
“怎么说呢?打个比方,进入再制造的基本条件就好比单味中药也许可以随处买到,但中药配方才是核心,难以被人复制。再制造并不是单纯的一笔买卖,它是一种商业模式,考量的是公司整体的竞争优势。”
李征宇强调能被再制造的一定是经过评估、有再利用价值的旧零部件。李振宇说,卡特彼勒机器的使用寿命很长,这是公司产品的大卖点,而这也为卡特彼勒产品零部件再制造留下了伏笔。
“那么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价格吗?”记者问到。
“由于价值的认定会因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加上各公司拥有的技术水平、设备配置以及成本的控制能力不同,对旧件的价值标准就会有差异。”李征宇说,一般的再制造企业只能从旧件中利用40%的原材料,但以我们的修复能力可以再利用旧件中60%~70%的零件;而且由于卡特彼勒再制造生产系统已经有了40年的经验积累,可以用更“合理”的技术和成本,使再制造件达到和新件一样的性能和质量。
此外再制造是一个规模产业,卡特彼勒是世界第一大工程机械制造商,80余年,它的产品在全世界的保有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此外卡特彼勒还有一个很好的系统对旧件进行管理,通过经济杠杆使得尽可能多的旧件能够返回到自身的系统里,提供给再制造工厂。
李征宇说:“再制造已经融入到了卡特彼勒整个公司的文化里,而卡特彼勒已有80年的历史,而且在再制造领域探索了40年。”他认为现阶段没有哪家公司在这块领域比卡特彼勒更有话语权。
“现在来说竞争,太早了。目前要解决的是饼大小的问题,还远没有到要讨论如何分饼的时候。”李振宇说:“如果卡特彼勒通过自身的作用,能让更多的人对再制造感兴趣,愿意介入其中,那也是一种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