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要么不被人理解;但一旦理解了后,那就不得了。中国速度会让世界惊叹!”
这是2010年11月25日,在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展会上,卡特彼勒再制造亚太区总经理李征宇对再制造在中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入发展成熟期的回答。
虽然现在中国的再制造属于萌芽状态,但整个发展周期会比发达国家进程要快,这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验证。而且中国现在非常重视环保、节能、低碳产业的发展,这可以从此次绿博会得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上看出。
一种商业模式
针对很多人把再制造与维修、翻新混淆的现状,李征宇强调,再制造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绝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与维修和翻新就有本质的差别。
就维修而言,首先以排除故障、恢复或改善功能为主要目的,维修的好赖与师傅的技能有直接关系;其次维修是一对一的个性化处理方案,而再制造具有批量生产的特点;最后,维修一般都是就近来完成的,而卡特彼勒的再制造,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链。
“此外,再制造与翻新的本质区别是:翻新一定是针对整机而言,一般大型的结构件都不会进行更换,机器还是以原有的身份存在。但再制造更多的是对零部件来说,而且零部件进入再制造流程,经过100%拆解,原先零部件的身份就完全不存在了。
再制造是制造商责任延伸的商业模式,包括旧件回收、拆解、清洗、探伤、修复、检测等一整套流程,此后还有组装、性能测试等,相比维修、翻新,它的批量化生产及过程标准化的特点鲜明,相比新件制造过程,它所应用的修复技术也是独特的。
“但再制造商业模式,前提就是要有稳定合格的旧件来源。”
由于再制造行业规模与新件制造规模的差异,而且由于卡特彼勒是一个全球化公司,它的产品种类、型号非常多,它的再制造业务不可避免地具有全球化的布局,所以能进入再制造的旧件要在全球进行流通。
为了让记者更好地理解,李征宇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比如挖掘机在中国的市场保有量在全球范围来说是很高,那么好了,可以把挖掘机零部件的再制造放到中国。或许其他机器在别的市场比如美国有很大的量,那全球的该款机器有价值的旧件再制造就都放在美国来完成。”
如此一来,自然就需要旧件在全球流通。“现在的问题在于,在进出口目录上,美国几十年前就有了‘再制造’项,而在中国没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中国旧件和再制造产品进出口时做更多的协调和规定。
全球卡特彼勒再制造一年要生产200万件产品,全世界再制造市场约达到1000亿美元,预测中国将有100亿美元的市场前景。相信中国旧件进出口方面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卡特彼勒要在上海建立再制造这样一个工厂,而且目前这里是工信部2009年12月批准的35个再制造试点企业之一。
“旧件这个翻译不恰当”,李征宇说,“再制造回收的零部件都是有价值的,这在英语的称谓是‘core’有核心的意思。而旧件似乎表达不了这个意思,但大家已经叫开了,很难改了。”
再制造的魅力
既然再制造是一种商业模式,自然有其利润的驱动性。但在这层意义之外,再制造作为一种新兴绿色产业,介入其中的卡特彼勒对外展示的更多是社会责任。
这并不难理解,首先在中国全力推绿色经济的时代,推节能减排的概念不仅迎合了政府的要求,而且更能满足客户对经济性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能耗越少的产品往往售价更高,比如家电类便是如此,但卡特彼勒再制造的产品售价却比新品有20%~40%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