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项目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现场自然环境条件:如严寒季节的防冻措施,施工场地的防洪与排水等情况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
5)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保证施工现场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工作状态,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项目部应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只有状态良好、性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才能进场作业。
6)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项目部应建立工地试验室,质检员应有上岗证书。如果条件限制,不能建立,则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试验室作为试验室。工地测量的仪器应经过法定计量部门标定过。测量工要有上岗证书,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计量仪器、测量设备的性能、精度状况,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之中。
7)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对从事作业活动的操作者数量必须满足作业活动的需求,相应工种的配置应保证作业有序进行。管理人员应到位到岗,相应的制度应健全,同时对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2施工技术活动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因此,施工技术活动效果与质量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项目部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实施者和责任者,因此项目部应建立自检体系,加强作业过程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的专检。凡涉及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还应该严格进行专人负责的复核性检查,以避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如标高测量、混凝土配合比等工作,因此项目部的试验人员应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如对投入使用的原材料的现场检查是否与施工配合比一致。最后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控制活动记录进行控制,应祥细记录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活动的全过程,也是以后备查和了解工程质量情况的重要资料和信息。
三、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3.1做好勘察设计、保证工程质量
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2明确质量检查的职责和权力
施工单位中标组建项目单位后,应及时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工地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在接到开工通知后的84 d或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单位提交详细的工程质量检查计划及措施报告报送监理单位审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技术条款和监理单位的指示,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定期提交监理单位审查后报质检机构备案。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有权对全部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任何一项工艺、材料和工程设备进行检查和检验。施工单位应为监理单位的质量检查和检验提供方便。
3.3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①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②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
③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
④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
⑤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
⑥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⑦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
⑧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
⑨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