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正常传递,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拆除支撑的次序,使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达到最小。
(2)模板施工质量监控。加强对支撑系统的检查,将其作为转换层施工的一个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强模板安装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其可靠性(不变形)和严密性(不漏浆)。转换层大梁跨度较大,最大跨度为9.9m,按规范要求,跨度超过4m应起拱1/1000~3/1000。考虑到大梁采用分层迭合法施工,梁底模按2/1000起拱。为保证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转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之前,4层和5层楼盖下的加强支撑均不得拆除。转换层大梁底模须待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2. 钢筋工程
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
(1)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为了配合转换层大梁混凝土的分两层浇捣,钢筋相应从底部开始分层绑扎安装。在底模铺好后,先绑扎转换梁底部的钢筋。为了不互相干扰,底部钢筋与箍筋分批穿插协调安装绑扎,在底部箍筋穿插到位后,再立起箍筋。从第二层底筋起,在每跨梁内用两根短钢管找好标高,扣接在两侧支撑架上,作为钢筋的临时支托,待校正钢筋位置、焊好支架后,拆去短钢管。按此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放置和绑扎水平钢筋及S形拉筋。
当钢筋绑扎至叠合面时,用钢筋支架将叠合面附加筋固定,同时按1.3m梁高加设与大梁同规格同间距的箍筋,使叠合面处箍筋封闭。叠合面以上的钢筋待下层混凝土浇筑后再穿入箍筋内定位并固定。
(2)迭合面及保护层处理。为保证分层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冲剪力,在迭合面用长1.5m、直径12mm、间距200mm的插筋呈梅花形布置(有箍筋处此筋取消),保证结构整体性能不受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影响。所有主筋、分层之间及保护层每隔1m用长1200mm直径25mm钢筋作垫铁,以保证钢筋竖向间距准确。
(3)转换层上剪力墙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构件截面尺寸小,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控制上层轴线的关键。现场监理对施工单位放线人员通过各构件的控制线确定的预留插筋位置进行复核,并用红油漆标识,确认后由班组按设计要求布置预留插筋。检查无误后,插筋用点焊固定在梁钢筋上,预留插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筋,以增强其整体性。插筋预留完毕后,进行通线检查,根据设计图检查各开间、门、窗洞口的相对位置,确保正确无误。
3.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合比。本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5。因支撑大梁的柱及转换大梁钢筋非常密集,振捣困难,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 甚至造成蜂窝、孔洞、露筋等质量问题。采用5mm~30mm粒径较小粗集料,流动性较大,具有自密实特性的商品混凝土,直接泵送至工作面。尽管分两层浇筑混凝土可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但混凝土即使在没有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由于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而开裂。为此,我们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AEA膨胀剂和缓凝剂的办法,这样既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又能减少综合温差,有效地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
(2)混凝土浇筑。转换层大梁的钢筋密集,特别是梁柱节点处密度更大,在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分层捣实,避免过振、漏振。当钢筋较密、振动棒不能插入振动时,应由工人用钢纤仔细插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泵送混凝土开始时,用相同成份和比例的水泥砂浆润滑泵管以保证泵送混凝土输送正常。为防止管道堵塞,泵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