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工程项目系统要素进行分析,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系统要素风险。
第一,工程项目环境要素风险,最常见的有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等。
第二,工程项目系统结构风险,如以工程项目单元为分析对象,在实施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人工、材料、机械、费用消耗的增加等各种障碍和异常情况等。
第三,工程项目的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如业主和投资者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违约不能完成合同责任等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技术及管理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安全质量,无法按时交工等产生的风险;项目管理者(监理工程师)的能力、职业道德、公正性差等产生的风险。其次,按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分析。这是按照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它体现的是风险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工期风险,如造成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产。
(2)费用风险,这包括报价风险、投资减少、成本超支、收入减少等。
(3)质量风险,这包括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工程试生产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或要求。
(4)生产能力风险,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
(5)信誉风险,可能造成对企业的形象、信誉的损害。
(6)人身伤亡以及工程或设备的损坏。
(7)法律责任风险,可能因此被起诉或承担相关法律的或合同的责任。
四、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辨识和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决策的基础。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分析就是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那些不太明显的不确定性的关注,对风险影响的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之目的。
风险分析包括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骤。
(1)采集数据
首先必须采集与所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过去施工的类似工程项目经验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所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客观的、可统计的。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历史数据资料还不够充分,尚需主观评价,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方法获得具有经验性和专业知识的主观评价。
(2)完成不确定性模型
以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给以明确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对风险影响进行评价
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已经模型化后,紧接着就要评价这些风险的全面影响。通过评价把不确定性与可能结果结合起来。
五、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策略
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风险,应对不同的风险应有不同的准备和对策,这应把它列入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1.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
这在项目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
2.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
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