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时,如没有十分的把握,最好对照着图纸检查。
2.2.3 钢筋安装错误
钢筋在现场绑扎有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在剪力墙竖向钢筋绑扎时,一面墙的钢筋是12mm。而另一面墙的钢筋是14mm。这种情况尽管没有节省钢筋,却给安全留下了隐患。
2.2.4 偷工减料
在施工过程中,这种现象发生频率最高,出现机会最大。在绑扎梁钢筋时工人把箍筋间距故意拉大,靠近端部的箍筋也不按图纸加密;再有,象梁的腰筋、剪力墙的拉钩等都会出现漏放或少放的现象。
2.3 建筑物使用不当或使用功能的改变
用户在使用房屋时常出现严重超载的情况,是造成配筋不足的一个原因。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开发商改变了房屋的使用功能,这时原配的钢筋就不能满足新功能的需要。
3、钢筋锚固、搭接长度不足
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满足规范的要求,是钢筋分项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在钢筋施工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
3.1 钢筋断料时长度的不足
有些施工单位在钢筋加工时,为了“充分”利用钢筋而减小钢筋的下料长度。例如,某主梁钢筋的下料长度是4.6米,它就把9米长的钢筋断成两根使用,显然锚固长度就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这种先天性锚固长度不够,通常是监理工程师检查的盲点,他们只注重对前场钢筋绑扎质量的检查,而忽略对后场钢筋加工的检查。
3.2 钢筋摆放位置不正确
在钢筋绑扎中,常常由于工人的马虎、粗心等原因,导致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不够。如在面板钢筋的施工中,工人在摆放钢筋时,不能把钢筋放在中间的位置,而出现一端搭在梁或墙上的长度较长,另一端必然就短了,那么,这端的钢筋锚固长度就不够了。再如,在墙、柱的竖向钢筋搭接中,有时会发生在楼面以上二、三十厘米处,在通常情况下,工人是按正常的搭接长度进行绑扎,却不知道该处钢筋搭接的规范要求是把上部的竖向钢筋伸入板面以下1.5倍的锚固长度。作为监理人员,当发现这种情况时,应对工人进行解释、说服教育,然后加以严格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杜绝或减少类似情况的以生。
4、钢筋代换不当
施工中,常因钢筋备料不充分、钢筋废料利用等原因,而出现用一种规格的钢筋代替另一种规格的钢筋。
由于钢筋型号和规格与设计不符,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还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钢筋代换时,只在强度上达到设计要求,而忽视了钢筋抗拉强度同屈服强度两者比值的相关规定。有关《施工规范》对此的具体要求是:“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钢筋,当必需代换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的实际强度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对于钢筋的代换,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代换,等强度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不小于原有的钢筋强度;如构件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率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一般情况结构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要求控制时,钢筋的代换还需进行裂缝和抗裂性验算。如,有的施工单位在等面积代换时,用直径14mm的钢筋代替10mm的箍筋,但在代换的同时也把箍筋的间距增加了近一倍,使得箍筋的间距超过有关规范的构造要求。可见,在实际施工中,对钢筋的代换应进行计算和校核,只有谨慎处理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
5、钢筋成品保护不到位
5.1 对加工成品的保护
每种钢筋成品批量加工完毕后,必须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整齐地堆放在能够挡雨的地方,并设标识牌以防用错。特别在夏季施工,要注意对钢筋的保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