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坏;已有药物疗效比较显著的话,则新药疗效的标准会比较高。
从毒性角度看,应选择安全剂量范围大、作用选择性强的化合物进行开发。近10年来,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活性因子都能作为药物。一般来说,选择性差的生物因子一般不适合作为生物制品加以开发。此外,药物的适应证不同,毒性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新药品种转让时,常听到"这个药没有毒副作用,安全无毒"的说法,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新药有没有毒性是有条件的,与适应证、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使用对象等有关,泛泛地说"无毒"是不对的。在药代动力学方面,要求待开发的新药的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有选择性,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如果生物利用度低,会直接影响药物的效果,且用药次数多,使用不方便。
注意市场前景
新药是指未在我国上市销售的药品。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新药都值得投资。新药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要看其是否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竞争力,在疗效及辅助作用、毒性、用药的依从性、生产成本和工艺等方面是否有优势,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这些方面很有发言权。因此,在引进或开发新品种时,最好听听相关专业临床医生的意见,以了解现有品种的优缺点和市场有无新需求,而不能只是从技术角度来判定产品的开发价值。生物技术药物生产企业尤其应注意这一点,因为新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有市场需要的。如果新药能克服现有药品的缺点(如毒性大或给药次数多等),则有开发价值。
制药企业在研发新药时,都愿意开发市场需求大的品种,如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抗糖尿病药、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等。这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国内企业开发出上述种类的创新药并不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些种类的新药开发难度极大,对药效、毒性、药物代谢等要求极高,且国外专利制药企业的研发重点也是这些种类的药物,市场竞争十分剧烈。相比之下,抗肿瘤药物市场巨大,目前也没有特效的药物,疗效标准相对低些,因此国内也有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抗肿瘤新药。其实,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关键在于"创",如果在疗效或毒性方面比已有品种有显著和实质性提高和改善,就有希望获得成功。在新兴药物市场(如改善生活质量药物)中,开发新药也相对容易些。此外,随着新药研发技术的进步,未来新药开发应考虑到市场细分和人群细分,针对特定市场和人群开发的有效药物,同样能取得成功。
跟踪国外进程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国内企业越来越注重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同类新药的开发进度。有的归国学者也将带回来的技术或品种转让给国内企业。然而,千万别因偏听"这个品种在美国已进入临床试验"之类的说法而影响自己的研发进程。因为在保证新药安全的前提下,美国新药获准进行临床试验的标准相对松些,而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一半以上最终会被淘汰。尤其是在三期临床试验中,一些药会因某种原因不再进一步试验,或长时间停留在三期临床试验而没有下文。因此,国内制药企业在选择产品开发时,如国外有同类产品在进行临床试验,一定要关注其临床试验的进度和最终结果,因为不少候选药物是在三期临床试验后被淘汰的。
有业内专家称,制药工业是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国内制药企业家如能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或联合国内高水平的药物研究机构,重视药物筛选和前期研究,最终定能开发出优良药物,造福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