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设计收费标准仍是按规模和费率计算。因此,设计者没有降低工程造价的要求,甚至为了多收设计费,还期望工程规模大、造价高。对设计质量承担的风险也仅仅是发生事故后,出个修改补救方案而已。
3.5 缺乏监控机制
设计方案出来后,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审查,注重的是技术性而忽视经济性。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投资额的审批也往往流于形式。有的设计送审时没超标,施工时变更修改的设计严重超标,缺乏监控机制。
4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路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1)完善管理手段;(2)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协调设计的目标关系;(3)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降低造价幅度的措施;(4)采用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工程成本。投资控制的管理工作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对工程设计行业的管理,包括政府管理、管理法规规范、管理基础工作;微观管理则是指对某一具体工程的设计与投资控制有关的管理工作,包括承包方式(方案招标;设计招标;总承包、专项承包)、限额设计、方案评比、技术经济分、审查概预算等。
4.1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宏观管理
首先,为设计阶段制定控制工作的依据,这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我国基建工作程序规定,设计必须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部门在审查扩大初步设计时,应该审查概算是否符合要求,严格审批扩大初步设计,经批准后才能进入施工图设计。根据施工图编制的预算,一般不能超过批准的概算。针对当前一些工程立项时故意压低概算或概算不切实际等现象,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概算编制、审批实行严密有效的监督管理。
其次,应不断健全相关法规,规范。明确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权利和职责,对已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收费的标准应反映设计效果,因此必须注意设计费与投资控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必要的设计费,可以增加节约投资和减少使用费的可能性。如开展调研项目和收集资料,虽增加了设计成本,但可获得更切实际的科学数据,可能会大幅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使用期间的经常费支出;适当增加设计人员报酬,鼓励设计人员优化设计,这不仅有利于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对造价的控制。
另外,要编制通用的标准设计图集,既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又符合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同时可节省时间,降低设计成本,有利于控制投资;切实搞好定额指标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对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动因素的确定进行动态分析,重视投资控制的动态因素。
4.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管理中的几点建议
4.2.1 采用设计方案招标
主要在于通过竞争,选出优良的设计方案,其目的是要促进设计单位改进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因此,设计招标文件中应对降低工程造价有明确要求,有相应的降低造价的具体措施。
4.2.2 与中标的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
对经济合理的设计,按限额造价与设计造价进行比较,节约部分按比例给设计单位及相关设计师奖励;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缺陷导致增加工程变更的,设计单位及相关设计师要对建设方按给予相应的赔偿。
4.2.3 设计人员要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各阶段推行设计限额
对各阶段的方案进行比选,使最终确定的方案符合控制目标,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例如:郑东新区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高层住宅楼在方案比选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框剪结构,外墙用240mm粘土砖砌筑,内墙用炉渣空心砖砌筑;另一种方案是剪力墙结构内墙用炉渣空心砖砌筑。经过对使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