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原材料运输所花费时间的前提下,供应商的风险损益后向传递不具有时滞性。供应商风险损益虽然可以被划分为系统性损益和可控性损益两个部分,但其物质载体均为原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这些原材料全部被使用。因此,这两类风险损益作为整体随着空间位置的转移、不加以区分的转移到建筑施工企业。
通常认为,建筑项目风险及所产生的损益具有单向传递性,但实际上,建筑项目材料分批供应条件、发生材料返工或者退换要求的情况,以及建筑项目下游环节生产的不确定性变动,都会对上游环节的风险损益形成一定的影响作用,即反馈效应的存在。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项目施工环境、单位生产效率、施工失误、结构设计要求等因素的变动,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形成风险损益的同时,也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提出新的要求以及改善信息,从而影响到供应商的风险损益情况,形成两个环节间的反馈效应。由于在建筑施工企业退出该建筑项目组织之前,一直与其供应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对供应商风险损益的影响也一直存在,因此,这种反馈效应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和连续性。供应商风险损益的传递过程如图2所示:
图中Ⅰ、Ⅱ表示建筑施工工作开始前,建筑项目的前期参与单位,如测绘单位、设计单位等。由于其行为发生在供应商生产活动之前,当供应商开始参与建筑项目时,前期单位已经退出建筑项目的实施,并且其工作不以供应商产品为工作对象,因此,供应商风险损益不会对该类企业或单位的风险损益产生作用。同时,该类单位的活动已完成,效果已确定,对供应商而言其行为影响效果已知,并且已经固定,不会再对供应商风险损益造成影响。因此该两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任何影响。
建筑项目具有显著的一次性特征,处于建筑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是在面向项目的基础上所结成的临时性组织,这就决定了项目原材料供应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因为满足下游环节对本企业产品要求的变动,而进行较大的投入从而改变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如对制造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进行大范围的升级改造。因此,下游环节风险损益对供应商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可控性风险损益方面,而对供应商的系统风险不会产生影响。由此可构建具有反馈效应的供应商质量风险损益(H)向建筑施工企业传递过程模型,如公式(5)、(6)、(7)所示: 其中:c,-∞
三、建筑项目质量风险控制途径
(一)项目风险传导的控制思路
由于风险的动态传导性,因此从传导角度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必须有动态的、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手段,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项目过程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以及项目与企业之间的持续风险管理和界面管理。明确项目风险传导的方向和路径。项目风险传导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指向性。因此控制项目风险必须首先界定项目风险可能的传导方向和路径;同时由于项目风险传导的强度和复杂程度不同,应当对项目风险进行必要的测度分析,明确风险传导控制的关键环节或阶段,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对项目风险传导从过程之间进行控制,由于项目风险传导过程形成一个传导链,因此,必须紧紧抓住项目风险传导过程的首要过程即决策过程,尽早把项目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建筑项目质量风险控制途径
针对供应商风险损益的传递,作为下游的施工企业对其进行控制有两条渠道:一是施工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即对于通过参数c作用来影响上游供应商风险损益的传递,从过程上抑制项目风险损益的传递;二是激励供应商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参数a,b进行有效控制,切断风险源,从根源上抑制风险的发生以及进一步传递。
1.施工企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