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原型法破解小型软件项目需求分析之痛

2009/12/16 9:58:04 |  3823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需要大量的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是很难通过简单的了解就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模型,供用户评价和提出修改建议。

  使用原型法进行需求分析的流程

  (1)快速分析,弄清用户的基本信息需求

  需求分析原型法的第一步是在需求分析人员和用户的紧密配合下,快速确定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把原型所要体现的特性(界面形式、处理功能、总体结构、模拟性能等)描述出一个基本的规格说明。快速分析的关键是要选取核心需求来描述,先放弃一些次要的功能和性能。尽量围绕原型目标,集中力量确定核心需求说明,从而能尽快开始构造原型。

  这个步骤的目标是要写出一份简明的骨架式说明性报告,能反映出用户需求的基本看法和要求。这个时候,用户的责任是先根据系统的输出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基本需要,然后分析人员和用户共同定义基本的需求信息,讨论和确定初始需求的可用性。

  (2)构造原型,开发初始原型系统

  在快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基本规格说明应要尽快实现一个可运行的系统。我在这个项目得到的经验是原型系统可先考虑原型系统应必备的待评价特性,暂时忽略一切次要的内容。例如安全性、健壮性、异常处理等。如果这时为了追求完整而把原型做得太大的话,一是需要的时间太多,二是会增加后期的修改工作量。因此,提交一个好的初始原型需要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性和完整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本步骤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并能运行的交互式应用系统。在这一步骤中用户没有责任,主要由开发人员去负责建立一个初始原型。

  (3)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评价原型

  这个阶段是双方沟通最为频繁的阶段,是发现问题和消除误解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验证原型的正确程度,进而开发新的原型并修改原有的需求。由于原型忽略了许多内容和细节,虽然它集中反映了许多必备的特性,但外观看起来还是可能会有些残缺不全。因此,用户可在开发人员的指导下试用原型,在试用的过程中考核和评价原型的特性,也可分析其运行结果是否满足规格说明的要求,和是否满足用户的愿望。并可纠正过去沟通交流时的误解和需求分析中的错误,增补新的要求,或提出全面的修改意见。

  总的来说,原型法是通过强化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过程,让用户获得系统的亲身体验,找出隐含的需求分析错误。原型需求分析法是鼓励改进和创造,通过不断交流来提高需求实现的质量和软件产品的质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客户满意度。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