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设置了障碍,出现了质量成本管理难以处理的数据。此外,也分散了管理者本该用于企业管理提升的精力、注意力,企业最为关心的是能否拉到项目、能否要回垫资,而这些直接决定盈利与否的问题却不是质量成本管理所能直接解决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长久以来质量成本管理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4 信息管理不完善,质量成本收集不全、分析与利用缺乏
成功的质量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水平基础上的。目前市场上项目管理的软件很多,形成完整的建筑企业信息系统并行之有效的实例并不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结果是建筑企业仍维持着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即使建立专门的质量成本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缺乏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基础的条件下,也是难以发挥效用的。
1.5 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运营的不合理干预
由于建筑企业关系着国家财产与人民安全,规范建筑企业采供、运营,对建筑企业生产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但政府部门还处于职能转换—— 由运动员转换为裁判员、管理者转换为服务者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管理制度虽做出修正,但传统的管理习惯并没有完全打破,存在对建筑企业运营的不合理干预。在有些情况下,建筑企业项目采购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行,在政府干预下企业垫资兴建政府项目的情况时有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将大大影响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效。
2 运用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对策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可以通过操作规范和规范化的操作,逐步降低对个人经验的依赖(经验会随着个人心理生理状况而改变、随着个人的离开而丢失),实现基于知识的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成功开展以改进质量、控制成本、提升管理为目标的质量成本管理的案例几乎没有。诚然,应对上述阻碍,对外需要建筑市场、相关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换;对内需运用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这应当是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管理首要凭借与依靠。
2.1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性问题
质量成本的收集、分析不易操作,质量成本数据统计困难是实践中质量成本管理遇到的问题之一。质量成本实施者认为质量成本管理增添了自己的工作量,在度过了初期的兴奋期与好奇时期后,推行质量成本的兴趣逐渐减少。此外,质量成本数据细致化的过程中发现,数据范围的增加带来的是工作量几何倍数的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可能解决质量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与完备性。
2.2 从实效性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效性应当摆在第一位。只注重硬件建设、门户建设,从企业管理水平标志物的角度理解信息系统,也就步入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误区。质量成本管理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与项目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是其软件开发的要点。建筑企业较为理想的质量成本信息管理平台是建立在包含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的完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或前者与后两者相互间平行嵌套,共同形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收集即时、准确,质量成本管理细致、简便。
2.3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管理”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至今在整体上仍没有大的改观,则与信息管理还停留于纸上记录的阶段有很大关系,由于记录工作的繁杂、分析困难,在实践中部分记录常常被省略或忽略。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 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4 运用制度化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透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