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意义重大,任务十分繁重。各级领导应从我国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动地将后评价工作摆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议事日程上,这是顺利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关键。
2.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项目后评价的法规和规范,是顺利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保证
我国于80年代初开展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至今只有十余年。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主要是在90年代初开展的。1995年4月22日,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试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八个阶段,首次明确了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一个阶段。但是,如何规范地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至今尚无规范可依。目前已进行的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多数是参照国家计委1991年7月提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办法(讨论稿)》的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够强,后评价经费来源不明确,因此,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水利实际情况,在1993年我部先后对丹江口、潘家口、鹤地、宿鸭湖水库等工程进行两批后评价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并借鉴国外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实施办法》等法规和规范,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注重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与立项时的项目评估及项目建设过程的评价的有机统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立项前的项目评估、建设过程的监测评价、建成后的后评价相互补充,组成一个有机的评估体系。立项前的评估尤为重要,即在水利工程项目决策之前,对拟建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保护可靠性、建设可行性等分析评估,做出预测结论,为项目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建设过程的监测评价,又具体包括项目的开工评价、中间评价和竣工评价,以监督检查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为项目建设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控制提供依据。后评价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国一般指项目竣工交付生产(使用或运营)1~3年后进行的评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帮助项目法人促进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项目立项前的评估、建设过程中的监测评价及后评价三者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的有机统一,不能把它们割裂开。
4.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时,应综合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我国目前应着重强调环境效益的后评价
水利工程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后评价时应综合评价这三个方面的效益。从我国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实际情况看,往往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后评价,对环境效益后评价研究得不够深入,容易被人忽视。考察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德国和法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后评价,两国从七十年代后始终把环境保护、环境效益放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首位,没有环境效益,特别对水环境可能带来污染的任何项目的立项都是不可能的,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盲目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时借鉴,以便切实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机制,以切实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也不例外。国外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