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业程序, 在施工总进度的编制中, 采用了关键线路法( CPM)网络模型。同时选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P3 软件进行网络的编排、优化和计算。
网络图的输出版式选取了带有时间坐标的横道逻辑图, 图中的关键项目、次关键项目、一般项目及虚拟项目等均用不同线段和色彩进行描绘。网络的控制性进度采取预先输入形成定格。网络的其它各项目服从控制性进度要求。网络图的左部分别以纵列形式标印了经过时间参数计算所得出的项目最早开工、最早完工、最迟开工、最迟完工等时间参数。网络图的下部是分时段的资源强度值表和柱状图。整个CPM 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均在电子计算机上直接进行。
经过对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和二期上游围堰填筑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的编制和计算,所得出的满足前述控制性工期的各项目施工强度为: 截流龙口双向日平均抛填强度4.38万m3, 双向日最大抛填强度7.58 万m3, 单向最大小时抛填强度2110m3。堰体填筑施工高峰出现在1997 年10 月至12 月, 平均月强度75.77 万m3; 最大月填筑强度128.15 万m3,出现在1997 年12 月。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填筑施工总进度CPM 网络的运用, 为施工设备、劳力、物资以及资金等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特别是施工强度的分析, 为现场的实际操作和组织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资料。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 大江截流共选用各种大型机械设备500 多台( 套), 高峰时配备劳力2340 人。
4、截流施工方案评审─ ─ 风险分析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所采取的是上戗双向进占立堵的施工方案。进占前, 为减小抛投水深, 采取了在河床深槽部位平抛砂卵石和块石料垫底的措施。由于三峡大江截流具有高水深低流速的特点, 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 因此, 在施工实施中将仍有风险存在。
这些风险环节主要有: 平抛垫底料抛投中的漂移、流失与粗化, 戗堤进占中的堤头坍塌,平抛垫底料成为漏失层的处理, 进占及平抛过程中的碍航, 进占堤头的安全渡汛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 如果不慎重对待这些关键环节, 轻者将造成戗堤失事, 加大工期和资金投入, 重者将造成人员、设备伤亡, 甚至严重推迟截流工期。因此, 我们建立了风险评审技术( VERT) 网络模型( 如图1), 并加以求解和分析。
求解这一网络模型, 采用数字模拟法。模拟开始, 先产生一个网络流, 从始节点运行到终节点, 即可得出该问题的一个初始解。如此重复直至达到一个足够大数量的样本。
然后输出模拟求解成果, 这些成果内容主要包括频率分布、均值、标准差、离差系数等。在对网络求解的成果分析中, 我们将样本中成功次数NS与总次数N 之比, 得出的RS称之为成功率。同理, 失败次数Nf与N之比称为失败率Rf。因此, 风险评审的重要判数─ ─ 风险因素Fv即为: Fv=
s
f
s
f
N
N
R
R = ( 3), 式中Fv的值域为[0, +∝ ]。Fv 值越大, 风险度就越高。在Fv=1 处, 即为成败之交界点。
经过对图1中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VERT 模型进行评审赋值后求解,可以得出Fv的值为0.04。根据整个项目的投资总额M, 即可求出由风险因素所引起的风险金额为:
Cv=Fv× M=0.2( 亿元)
这一成果为该项目进行报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实际报价中, 对风险因素进行了考虑, 但未对其进行计价。
5、结语
本文主要从资源优化、进度计划安排和施工方案的评审等三个方面叙述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的系统分析研究成果, 其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规划( LP)、关键线路法( CPM) 和风险评审技术( VERT)。这些研究成果均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的制定中得到了应用, 较好地发挥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转贴于:http://www.lead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