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力量对系统进行及时的修改,其维护成本也是相当高的,因此要求信息系统具备相当的灵活性绝对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高度灵活的系统不仅造成更高的开发难度,而且对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前者相对容易解决,只要提供更多的技术资源(包括人员、培训、开发环境等)在目前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开发难度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而后者的解决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因为具有更强灵活性的系统至少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系统参数(包括安装参数、运行参数、使用参数等)众多,二是参数之间的关系众多。例如,一个简单的制造控制系统采用事先确定的工序进行控制;而一个相对复杂的控制系统可能要求能对各工序的先后次序进行更改,因此工序间的关系成为可变量;更复杂的控制系统可能需要能对每一道工序的组成动作、对象等进行重新定义,因此工序本身及其相互关系均为可变量。系统参数的增加和参数之间关系的增加将提高对系统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而在应用策略制定阶段却可能未考虑到这方面的要求,这可能导致几个后果:一是由于需要对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更多、更详细的培训而提高了相关的投入,二是当系统的灵活性更多地需要使用者的应用能力时,组织内部可能根本缺乏能够适应系统灵活性的人员,而在短时间内聘用或培训足够数量的使用人员在资金上无法满足,在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因此,单纯考虑灵活性而不顾及可能对用户和维护人员的影响可能导致极高的日常运行成本。
3.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改变一项活动对于人的创造性的需求。习惯于传统帐务处理系统的用户会发现自己很难适应财务分析系统,在传统的帐务处理系统中操作人员只要按屏幕上的要求输入相关数据,根据屏幕上的菜单项进行选择就可以获得有关的报表;而当使用先进的财务分析软件时,使用者可能不得不自己建立相关模型、设置参数,然后将有关的参数和模型(参数间的关系)输入软件,然后自行设计输出的格式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有时这种过程是如此繁复以致在使用者的感觉中完全抵消了强大的分析能力和精美的输出结果。实际上,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所替代的只是人类智力活动中相对机械化的部分,因此机械化程度越高的工作(如上例中的帐务处理)当采用信息技术后其改善劳动强度的效果就越明显,而本身需要较多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如上例中的财务分析)采用信息技术后的改善效果就稍差。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从替代机械化的活动开始的,这就造成习惯于传统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用传统的功能标准衡量新的、帮助人们进行更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的信息系统(如操作简单性标准、易用性标准等),从而导致对系统进行不必要的操作上的简化,而这种简化又常常是以牺牲灵活性为代价的。
对信息技术的不正确的理解和期望往往是导致应用项目的战略风险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组织高层管理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带来组织绩效和效率的提高;业务和管理部门的人员急于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能使他们的工作轻松一些,而不要损害他们在组织中的地位,并不时担心是否能适应新工具的使用;技术人员则完全埋头于技术,满足于技术的先进性和项目的完成。所有的人都希望信息技术为他们带来益处,却或没有想到或不愿正视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更不愿为这种潜在的风险承担责任。因此,在项目启动的初期就正视有关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至少对可能发生的后果有所准备),对于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的成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