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法或此想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作出某个决定前,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与这个决定相关的所有信息从潜意识层面浮到意识层面。在意识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加工、取舍。最终得到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决定。要明白“您究竟想要什么?”
(所谓的经验就是赋存于潜意识之中的各种各样的感受。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扩充感受的过程。)
四、 沟通三部曲
在人们彼此的沟通中(主要指面对面的沟通),要达到最终目的,至少要经过如下一次完整的沟通循环:
信息发送 信息接受 信息反馈
1、 发送(编码)
当某人想和别人进行沟通时,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传送出去。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自己想传达的真正意思完整、准确的传达出来。几个步骤:
(1) 整理思路,确定表达的真实意思。
(2) 确定传达的方式(编码)
就象调制结调器,信息传达人要将自己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脑电波信号转变成可传递的一组信号编码(调制)。常用的编码有语言、文字、身体语言、图象、图表等。
(3) 将一套反映传达人想法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传送给接收者。常用的媒体有:交谈、书信、广播、影视等。
但是即使是某个给定的编码方式(如语言)对信息传递双方人来讲,也存在编写特点、接收特点的不同。比如说,同一个问题,这样说可能对方不接受,但换个说法,就能接受。对传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接收人能接收信息的编码特征。用符合信息接收者接收的方式发送信息。通常我们说:“用他能听的懂的语言对他说话”就有这方面的含义。
2、 接收(解码)
当接收人收到传递人发出的信息后就会将编码再还原成脑电波信号(解调)。只有还原成脑电波后,大脑才能识别和处理。处理的过程见本文第三项。
3、 反馈 当接收人处理完收到的信息后将感受和理解发送至发送人,发送人确认接收人收到的信息是否完整,理解是否准确。如果有误则需要进行第二轮的传递和接收、反馈过程,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五、 常见的沟通障碍:
在日常交往中存在者数不清的冲突和矛盾。根据相关调查,造成上述冲突的原因其实只有小部分是因为利益不一致,而大部分是因为无效沟通引起。常见沟通缺欠如下:
1、 信息编码缺陷。
(1) 编码不能反映信息发送者的真实意图。常言说:辞不达意。这方面的问题常和信息发送者的表达能力有关。
(2) 编码方式完全按信息发送者的爱好和习惯编制,没有考虑到接收者的接收方式和习惯,造成接收者不能将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脑电波,因而不能作出判断。例如:对非专业人事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再如:对善于接收图象信号的人大量使用文字等等。一般来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能力是不同的。有人喜欢文字,有人则偏重于表格,还有人喜欢图象。让喜欢图象的人去读大段的文字,他可能会漏掉很多信息。
2、 传递过程缺陷:因为选定的传递过程缺陷造成信息的流失或屏蔽。常见的缺陷:
(1) 传递环境影响:例如:在过冷、过热、过吵的环境中谈话。
(2) 情绪影响: 在接收人身体状况不佳、情绪烦躁、焦急时的谈话。
(3) 传递媒体选择不当:如传递大量数据采用书面的表格为妥,如果采用电话方式就不合适。
3、 接收缺欠:
当接受人接受到信息后,首先将接受到的信号解调到脑电波信号,然后在进行处理。常见缺陷:
(1) 接收人不能将信息进行“解调”,转换不成脑电波信号。类似于电脑中的乱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信息编码缺陷和传递过程的缺陷都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2) 在处理信号时,大脑是根据已经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感受进行的。如果已有的感受和信息发送人的意思不一致时就会造成所谓的“错误的理解”
4、 换位思考不可靠。
人们常说,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