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者又是广大骑手,不少人为了少个差评不得不卑躬屈膝,但却不会影响平台收益。
“套路成性”使平台丧失“社会性”
类似的事件还有许多,“算法变算计”几乎成了互联网社会的“新常态”。外卖骑手、快递员,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借贷者,这场互联网算法游戏里的群体,或多或少都遇到数不尽的“坑”。
譬如,某购物平台擅用“砍价游戏”营销,网民们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最后甚至一分钱都成了“无穷数”,砍也不砍不完。有些用户用尽所有招数,把能接触到的人都联系了一遍,几百上千人助力,却没能砍掉一块钱。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既然知道饿了么如此“套路”,那也可以用脚投票,选择不做骑手。这也就是老板们最喜欢的台词:“你可以不做。”
但平台如果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摆正科技伦理观,骑手、快递员等这些没有议价能力的新职业群体,再有十八般武艺,又怎能逃得过算法的手掌。
为了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一些用户也想了种种办法。但在当今的算法时代,不断安装、卸载平台伪装成新客户,并无法改变你所在的数字人际关系网,以及数字化生存的规律。大数据算法依然可以通过你朋友的朋友,或者其他的数字化轨迹来操控你,这就是所谓的“链路预测”。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平台的商业模式缺失“社会性设计”,一味追求“经济合理性”,不断走向生态失衡失控的边缘,毫无社会责任及最起码的伦理意识。这些平台的可持续性,仅仅是不断地烧钱,扩大用户规模,挤走竞争对手,让用户及相关利益方别无选择。这何尝不是当前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商业逻辑呢?
多方受益才能成就平台持续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开荒红利已近耗竭的背景下,商业性平台盈利是天然的属性,本无可原非,但失衡的商业逻辑,让“算法套路”成为惯用伎俩,终将会把自己也套进去。
除了一些平台比较明目张胆的“套路”,再看看互联网金融、社交电商等这些领域里比较隐性的“套路”。
一是互联网金融供贷市场的“普而不惠”,用户被平台当成牟利工具。
2020年底,蚂蚁集团上市被按下“暂停键”,应该说是标志性事件。
不同于传统的借贷模式,互联网金融科技凭借所掌握的用户数据,打造购物、交易、物流的生态闭环。平台通过土味十足的广告宣传,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过度的超前消费令一些低收入群体或刚入社会的年轻人,陷入“借钱-花钱-挣钱-还钱”的债务陷阱,甚至导致家破人亡。
借了花了后,年轻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融奴隶。平台则持续收取可观的手续费、利息,风险却转嫁给银行和社会。这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倡导的普惠理念背道而驰。
二是社交电商专注于“读懂”消费者,却又无限度“娱乐”消费者。
拿“九块九”限时秒杀来说,某平台以前都是口红、衣服之类的日常消费。现在的“九块九”开始高档了起来,宣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华为手机,以及热销的电动车,这些动辄价格数千上万的商品宣称只要“九块九”。
当点开这些散布于各大平台的“九块九”限时秒杀网页,被要求下载某平台APP,下载了后给你一个福利抽奖的机会。尽管笔者不相信这类营销活动,但为了验证而特意试了几回,基本上都抽中了“九块九限时抢手机”之类的项目,同时被要求邀请4位朋友来助力,就是将链接转发给他们下载App。朋友完成助力后,随后被提示为“你已获得某某时段购买资格”,还得继续分享拉人来砍时间,比如助力者砍一下,于是“又提前了0.4秒”……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