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之间内部抢,测试与开发互相抢……一旦出问题,沟通成本是成倍增加的。”李海华说。
他举例说,测试组同事将属于开发组工程师的工作抢了过来,做出了一个系统A,获得了奖励。但一个系统被创造出来之后会出现各种bug,需要每个部门协同,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护。然而同事却将维护系统A的任务推给了他,这也是李海华最终选择辞职的原因之一。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HR张丰眼里,在互联网大厂系统中,分得细是必然的,因为更利于系统规范,但是也会导致有一些类别的工种很难获得好的项目,从而做出成绩。“抢活干”便成为了晋升的一条通路。
“‘抢活干’也就是赛马。”曾在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工作过的周丽表示,在互联网公司,通常会几个小组或部门一起做同一项任务,胜出的才能在这个项目上存活,并得到奖励,这就是赛马机制运转的原理。“你自愿参与了赛马,别人看到之后就会嫉妒,也进入了赛道。”
李海华记得,有时候一项任务从开发组到测试组员工手里,已经等到半夜了,但是要求他们一天内一定要做出来成品。“不加班是不可能的。”当几个部门同时在做一个项目时,必然会存在优劣,没有成功的人都会被拆分到别的组。频繁的人事调动让李海华觉得很疲惫,而且当产品被淘汰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加班做出来的东西最后一无是处。
“抢活干”的赛马机制,传达到更高的部门层面,就变成了“军备竞赛”。“部门间会将对方设为假想敌,如果对方做了,我们也必须要做。”
行业内也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不要重复发明轮子”。“类似前人发明了圆的车轮,你就不要再发明别的形状的轮子了。你不一定做得比专家好,而且很浪费资源。”
对于程序员来说,“轮子”是指较为常用的模块代码,就像汽车的轮胎一样。李海华认为,想用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拿来用,不用造每个车都发明一个轮胎。“这样的基础工具,有几套,维护成本就是几倍。”
但在李海华的印象中,这样的工具,公司做了上百套。两三百个人的部门也要做一套全新的工具。因为“别的部门有多少个轮子,我们也一定要有。哪怕我们发明出来的车轮是方形的,也要造一个,让它‘转’起来。”
2018年年底,李海华从领导那里听到了“不再赛马,反对重复造轮子”的声音。政策下来了,李海华所在的部门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据李海华的回忆,解决“重复造轮子”的方法是“造个更大的新轮子把部门内的二十几个轮子串起来。”“就像明明我们有圆的车轮,不使用,一定要把几个方形的磨成多边形。”
最后“新轮子”没有得到部门内同事的认可,他们选择了公司提供的统一提供的资源库。为什么不直接放弃原有的,用公司提供的统一资源库?“如果你放弃了,但是别人没放弃,那么最后只有你会失去升职与嘉奖。”
程序员们的轮子,在互联网大厂里滚到了每一个部门。同样,别人的发布周期快,那么自己组也必须要快。”在李海华和闫鸣的印象里,因为“军备竞赛”中互设假想敌,往往一周的任务可能压缩成一天。
“我们会见到一些年轻人,会抱着改变互联网现状的梦想来到这里,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串身不由己、不停运转的‘代码’。”张丰知道,自己也不是规则与潜规则的制定者,只能根据系统的奖惩制度来调整自己。
价值观传递与自我怀疑
薪资更低年轻人的不断涌入带给了李海华们更大的压力。
58同城发布《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显示,93%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加班。“如果公司里有第一个人尝试了加班与抢活,上层没有阻拦,甚至嘉奖了,那么慢慢地就会形成传统,甚至企业文化。”
一位互联网专业人士认为,大厂们在用奖惩制度与价值观的输出,对员工进行“规训与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