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比如,2019年1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就曾报道称,印度铁路系统招聘6.3万个低级别职位,如搬运工、清洁工以及门卫等,却遭遇1900万应聘者疯抢,且应聘者普遍拥有大学学历。
"僧多肉少"的情况在印度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根据印度人口就业和失业调查数据,在2004至2012年的8年间,印度工业和服务业的潜在劳动力以每年1470万的速度增长,而实际创造的年均就业岗位仅为650万;印度经济监测中心还发现,该国劳动力在2017年至2018年间出现了萎缩。
而今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冲击,印度4月的失业率达到惊人的23.5%,刷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更有业内专家预测,印度人口高峰还没有到来,今后就业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受累于人口基数的影响,印度的教育似乎也很难跟得上人口的增长——目前仍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国家,其成人识字率仍不足80%。同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较早前公布的全民教育报告,印度在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5,而且在低教育发展指数(EDI)国家组中,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以及一两个亚洲国家(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排名还在继续下降。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口红利并非取决于数量的单一因素;换句话说,如果目不识丁,即使人口基数再大,也注定无法成为高效率的劳动力资源。
相比之下,越南在这一方面似乎更胜一筹。比如,在一些基础教育数据如教育普及程度、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儿童比例、中学生获得国际竞赛奖项等方面,越南对比全球其他国家也有不错的表现;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在2016-2017学年中,越南全国有508万名幼儿参加学前教育,有1551万名小学及中学生,181.8万名大学生。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越南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5%,接近中国的97%。
正是有着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所以越南在承接中日韩等国大量的产业转移也更有优势,并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数据显示,越南2018年出口总额达2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进口总额达237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进出口总额接近GDP200%,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写在最后:
近年来,印度与越南在经济增速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它们的"冲劲",双方的人口资源和结构也让很多人极为看好它的发展后劲;然而,庞大人口基数产生的效应并非单向,理论上的潜力和现实之间有一道需要跨越的鸿沟。就好比此次苹果印度代工厂被砸,究其原因,是印度始终没融入世界主要供应链。
此次打砸事件背后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劳资纠纷,当前许多外资看中了印度低廉的劳动成本,但实际上,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程度低,导致生产成本并不低;越南同理——尽管通过几个方面的对比,似乎越南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胜率要大于印度,但在产业网络及配套设施与需求的差距上,"越南制造"走向世界仍然面临着一大掣肘。
有舆论就指出,本质上说,印度与越南当前发展的制造业是中国产业链的自然延伸,并不是颠覆;"印度制造"与"越南制造"要想打出自己的招牌,恐怕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