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一旦实施,目前全国200余家网络小贷会面临转型、转让甚至退出。”某地方小贷从业人士如是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所提及的办法,正是日前激起千层浪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受到上述办法中对资本金、杠杆率、出资比例、授信余额等关键指标的超预期监管,网络小贷,这一自现金贷时代崛起,在互联网平台流量变现中被玩到极致的明星牌照价值遭遇跳水,即将风光不再。
对此,多家互联网系金融科技公司和助贷平台仍保持观望、三缄其口。有相关平台人士表示:还在研究,毕竟是征求意见阶段。不过,市场参与者已经出现反应。11月4日,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25亿元,增幅为150%。
除了全国200余家网络小贷公司将出现“大洗牌”外,几十亿元资本金门槛对于巨头并不关键,但杠杆率和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的规定,真正打击了靠几亿元、十几亿元撬动百亿元到万亿元信贷的业务模式,封死了规模天花板。这是支撑当前整个金融科技概念的核心所在,故事要怎么讲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办法由于涉及众多大平台的核心利益,也必然面临激烈博弈,最终如何落地尚需观察。其引发的行业震动和深远影响,恐怕才刚刚开始。
牌照价“一夜归零”
“一张牌照一个亿的时代已经是过眼云烟了。”牌照居间商刘庆(化名)在办法下发后,发送了一条朋友圈。
刘庆自2017年开始介入网络小贷牌照市场,他告诉记者:2017年末到2018年初,网络小贷牌照最高时达到过1亿元,此后回落,2019年初又有一波热潮。“去年好的还能达到五六千万元,今年已经回落到三四千万元,新规落地后恐怕会落到挥泪甩卖。”
北京牌照咨询人士孟凡夫认为上述价格相对准确。“去年广州一块网络小贷牌照的成交价是六千万元,几乎同一时间,一家电商背景平台寻求网络小贷牌照的出价是八九千万元,但今年恐怕五千万元也不愿意了。不仅因为这次办法,此前民间借贷对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不超过4倍LPR已经让很多机构对这个牌照望而却步。”他表示。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227家。其中,核批经营可以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249家。关于“网络小贷”这一经营资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5年十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
上述居间人士提供的牌照价格走势,反映了市场环境和供需关系的变化。2017年底,在整顿“现金贷”的大潮中网络小贷牌照审批被叫停,使得这一资源变得奇货可居。一批平台为了争取合规资质,助推存量牌照价格水涨船高。
网络小贷的“性价比”高,在于可以用较低的牌照门槛撬动较高的信贷规模。由于属地化管理特点,各地审批难度和杠杆率执行力度上标准不一,也为监管套利提供了土壤。
近年来,随着支付双寡头和互联网平台流量变现生意,网络小贷牌照的价值被无限放大到极致,上演了一轮又一轮突破红线再绕道合规的大戏:在2017年监管开始压降通过ABS(资产证券化)形式出表突破杠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