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创业基金成立了阿里巴巴网站。同年随着蔡崇信的空降助阵,马云不但正式组建了日后被人称作“十八罗汉”的团队,完成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更是获得了由高盛、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以及InvestorAB提供的500万美元首轮融资款。
500万美元刚刚到账不久,闻香而来的软银主席孙正义找到了马云,提出向其投资3000万美元占股30%的计划,但遭到拒绝。马云主张在保证自己控制权的情况下向软银融资2000万美元,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谈判,终于在2000年5月,软银联合富达、汇亚资本、日本亚洲投资等数个金主机构向阿里巴巴注资2500万美元,其中,软银出资2000万美元。
第二次融资后,阿里巴巴股东花名册上的名字逐渐丰富了起来,虽然处于初创扩张期的阿里正在经受着疯狂烧钱扩张市场的阵痛,但马云并未被资本所绑架,而是牢牢掌控着话语权。即使在当年这份倔强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而且又遇见了互联网泡沫崩溃带来的双重打击,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马云的决定还是利大于弊的。
到了2003年,非典的出现以及国外eBay的进攻催生出了阿里元老级拳头产品—淘宝网。
淘宝网的出现,可以说不论是对商家端还是客户端的交易习惯及方式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如此绝佳的商机自然不会被洞若观火的投资大鳄们放过。2003年阿里巴巴又获得了软银,寰慧投资、富达投资和TDF合计8200万美元的融资款。其中,6000万美元的投资款直接注资到淘宝的建设上,软银是其最大的股东。
三轮融资结束后,在阿里集团内部,马云系持股占比47%,软银20%,富达18%,剩余股权则由众多小投资方瓜分。
两年后的2005年,由于腾讯的崛起与进攻,投资者因见不到投资收益而产生的焦虑躁动以及自身资金短缺,阿里巴巴又引入了雅虎作为第三方投资者,希望借此在安抚投资方、帮助公司度过困难的同时维持控制权。
最终雅虎以10亿美元及中国资产为代价获得了阿里40%的控制权。
可以说本次融资缓解了阿里巴巴的燃眉之急,利用这笔资金,阿里巴巴将淘宝和支付宝做大做强、顺利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
但这次融资后马云系首次丧失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且与雅虎后来的支付宝股权纷争,也曾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笼罩在阿里人心头上的一片乌云。
2007年港股上市后,阿里巴巴迎来第五次融资,当年13.5港元/股的发行价、30港元/股的开盘价以及15亿美元的融资均创下了中国互联网之最。
比较有戏剧性的是,5年之后阿里巴巴从港股退市时,退市价格为13.5港元/股与发行价相当。难怪当时有人称道,阿里巴巴此举相当于从股民手中获得了一笔价值190亿港元的5年期无息贷款,引起了诸多争议。
而第六次融资当然是发生在2014年美国时间的9月19日,阿里赴美上市成功,发行价68美元,募集资金220亿美元,一举成为美国市场上最大的IPO交易。
2018年4月,香港市场迎来近25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同股不同权”不再成为上市阻碍,内地互联网企业的赴港上市潮由此开启。
阿里果断抓住这次机会,2019年11月26日于港交所正式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与纽交所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这是阿里成立20年来的第三次IPO,以及第二次在港IPO。
至此,阿里巴巴用多次融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