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生产具有较高的门槛,这使得迅速扩大生产变得更加困难。
跨界生产不易
以往在呼吸机生产领域,飞利浦,美敦力,瑞思迈,迈柯唯,GE等医疗器械巨头挑大梁。
而巨大缺口之下,众多跨界“选手”也临时“救场”,补充产能缺口。美国通用汽车表示,公司正在与医疗设备制造商Ventec合作,在通用汽车位于印第安纳州的零部件工厂生产呼吸机。
意大利豪车品牌法拉利及其母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也正在与该国最大的呼吸机生产商Siare Engineering进行合作洽谈,希望帮助Siare Engineering提升产量。
英国政府已转向战时解决方案,邀请劳斯莱斯(Rolls-Royce)和戴森(Dyson)等在内的制造商生产这种关键设备。约翰逊要求制造商“立即应对这一挑战”,从设计、测试、生产和运输的各个环节提供技能和专业知识。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特斯拉、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获准生产呼吸机,并催促这些汽车公司加速帮忙解决这一问题。马斯克也表示,他与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Medtronic)就呼吸机制造进行了讨论,似乎有计划与之进行跨行业生产合作。本田、日产、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空客等多家相关企业也曾表示正积极探讨如何最大程度支持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生产。
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些“跨界”企业还需要面临改造生产线、技术壁垒、零件供应、质检审批等多个难题。
生产呼吸机这一医疗器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首先横亘在这些转业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是技术突破。
一部呼吸机的生产,硬件和软件都不能出错,压力驱动系统、患者回路、过滤器和阀门等任何一个零部件发生故障,整个机器就无法运转;算法作为呼吸机的“大脑”,需要不断优化才能达到最优状态。
即便对于专业的医疗设备制造商而言,生产一台呼吸机也可能要花费多达40天的时间。从零起步的跨界企业可能要花费18个月才能实现量产。
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发言人也曾介绍说,“呼吸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熟练和专业的员工队伍和严格的监管制度来确保患者安全。”
此外,除生产线准备时间长、技术壁垒有待突破外,车企转产呼吸机还可能面临供应链环节问题。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制造呼吸机所需的专有材料,以及专业的生产人员,“这些都不是特斯拉或Space X工厂能够立即获得的”。
即使呼吸机被生产出来了,跨界企业也还面临着呼吸机推向市面的最后一步——质检审批环节,这无疑又要花费一段时间。比如在美国,上市呼吸机要获得FDA的批准。在中国经营呼吸机生产企业也要获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