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手”。
而从下游看,浪潮服务器的客户也非常集中,大多都是强势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政府,所以浪潮信息的议价权较弱,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水平较低,2019年Q3仅为11%左右。
综上不难看出,硬件的服务器业务其实很难作为浪潮长久发展的护城河。对于用户来说,即便没有浪潮,其他厂商也能完成“补位”。
幸运的是,时代的潮水再次改变方向。浪潮也迎来了再次勇立潮头的机遇。
开启“云时代”
2010年,浪潮研发出中国第一代融合架构云服务器。采购的企业,迅速踏破了浪潮的门槛。
以往,由成百上千台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正被几万、几十万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集群取代。量的巨变,正引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重革命。
是年,浪潮提出“云计算战略1.0”,开始向云计算、大数据运营服务商转型。
而浪潮选择的突破口是“政务云”。当时在圈内看来,“云”的概念本身就很超前,更别说让政府立刻接受。
2013年,浪潮的不屈不挠终于说动了济南市政府,成立了济南市浪潮云计算中心。而济南市也很快发现,上云之后,“沉睡”在不同部门的割裂数据,彻底通了、活了,并大幅提高了政府运行、人民办事的效率。
浪潮云官网显示,截止目前政务云业务已经服务了180多个省市、12个部委,在国内政务云市场市占率第一。
事实上,政务云的成功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在于浪潮背后掌握的“政务数据”。
搜索、社交、电商、出行……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就是如何运营这些数据。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被互联网巨头挣破头“搜刮”出来的数据只占到总数据量的20%,剩下的80%还藏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防火墙后。
而随着互联网对公众消费数据的挖掘已到极致,人们才真正明白浪潮当初进军政务云的深谋远虑。
这也是华为乃至BAT巨头都没有的底气。
搭上“新基建”顺风车
随着“新基建”的到来,浪潮再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华为无疑是5G建设的领头羊,浪潮云则准备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中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手段。其演进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数据联通让企业打通上下游链条,实现精细化生产。
实现这一切并不容易。
从能力上看,跨行业的经验储备和业务实践水平决定了谁能建设、以及建设好这样一个托举制造业未来的平台——基础的云服务能力、企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以及先进制造业的模式经验等都将不可或缺。
浪潮云的“幸运”之处则在于,浪潮集团在政府、企业信息化领域30余年的经验与技术积累早已全面覆盖了以上领域。
当云计算自消费互联网起步时,这些经验积累可能并未显示出优势;而当云计算的热潮转向产业时,这些积累将变得弥足珍贵。
挑战仍然存在。浪潮云的目标是2022年进入全球云服务商TOP5,但在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下半年)跟踪》报告中,中国的“云四强”分别为阿里云、腾讯云、电信云和金山云,暂未有浪潮云的身影。
相较于阿里、腾讯的生态,电信的渠道和政企背景,金山云主攻应用场景,“云四强”各有各的市场优势。从战略布局上看,浪潮云要实现TOP5的目标,“政务云”和“工业互联网”是发展关键。
“政务云”的发展无法一蹴而就,跟不同地方政府的磨合需要时间;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也需要解决实体经济对企业上云、数字化转型的畏难情绪。
但从潮头跌落并不可怕,永远拥有站上潮头的勇气,才是浪潮一次次超乎人们想象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