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自己控货、配送,干的是苦活,毛利率也很低。服务的京东则是开放的京东,是京东从一个“卖货的”变成平台,变成广告商,变成物流服务商,钱赚得更轻松。
2018年 京东净服务的收入为459亿,占总收入的9.9%,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1.4%。净服务收入比例的增长意味着, 京东从封闭走向了更加开放。
这其中物流是京东服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第二季度,京东就公布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收入接近整个物流收入的40%。
去年的最后一周,物流行业还传言,京东物流正在考虑IPO,计划筹资80亿至100亿美元,上市时间或为2020年下半年。 京东官方虽然对此不置可否,但 京东物流的发展前景已经展现出来。
这次疫情,京东自建物流成为驰援物资的一个重要通道,在保障日常生活时也因为时效性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对于京东扩展服务收入会是重要利好。
不过除了物流,京东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目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2月20日,神舟电脑董事长吴海军在微博上发布声明,宣称要起诉 京东拖欠3亿多元货款,除此之外,还爆出了神舟电脑在 京东遭遇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拖欠货款暴露的是京东的“现金流”问题,此次财报, 京东高调突出其195亿元的自由现金流,但这背后,是对供应商的不公平条款,数据显示,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的 京东应付账款高达904亿元,应付账款账期54.5天。而天猫是10天就可以确认收货,钱就到账了。
此外,在疫情下,品牌亟需平台作为窗口与消费者沟通,阿里有淘宝直播这一利器,云发布会、云直播渐成品牌有序复工和开展自救的一种必备技能,而直播、社区种草等内容化的工具正是京东所欠缺的。
第三季度电话会议时,刘强东曾强调,“今后五年,技术服务收入会持续超过总体营收的收入,将会成为 京东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只是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多实际的行动。
去“刘强东”化
伴随第四季度财报发布的另一个重要消息是,京东的CFO黄宣德将于9月16日退休,现任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 京东零售首席财务官许冉将接任CFO职务。
去年一年,京东就在不断进行人事调整。
CTO张晨、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首席法务官隆雨等,等老的职业经理人一一“出局”,徐雷、王振辉、陈生强、辛利军等一批年轻人走上前台。
刘强东本人也开始第二次退居幕后。明尼苏达事件后,他开始沉默,就连京东的主场618,也是徐雷出面。
而最近几次的公开都是关于物流工作的推进,一次是去年去拉萨考察,一次是疫情期间的朋友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街道一样冷冷清清;我们的背影很孤单,但是我们不孤独,我们知道四周满含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们送的不是货,是温暖和希望!致敬坚持奋斗在一线的全体 京东物流兄弟们,谢谢你们!”
除了沉默之外,刘强东还不断卸任京东相关的子公司,据称,去年11月以来,刘强东已经卸任12家公司的高管职位。
明尼苏达事件对京东的反噬,让京东“去刘强东化”成为必然进程。从过去一年来看,似乎 京东的发展还不错,未来淡化刘强东的 京东或许能走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