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员工的大巴到达天能的工厂。“我们第二批8辆车也陆续要出发,接回云南、贵州两地的员工。”许月刚说,在接回外地员工前,长兴县还给企业调配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帮助企业做好开工后的防疫。“我们公司自己也做了防疫工作的准备,目前公司90%的生产线已经动起来了。”
浙江当地学者、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对当地政府帮助企业硬核复工的做法并不意外。“政企合力留住劳动力,当地政府的做法值得提倡。浙江地方政府硬核做法背后是,近年来这些地区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这些做法也可以说是当地政府的‘自救’。”
史晋川指出,2008年之后,浙江多个传统制造业地区招工难问题凸显。“2008年,新出台的劳动法加大对工人权益的保护。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爆发,江浙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很多企业盈利不佳,工人的薪资水平自然无法得到大幅度提高。”史晋川说,在内外部因素的双重驱动下,浙江多个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出现明显的外流。
在史晋川看来,政府包飞机、包高铁、派专车去接农民工,可以在短期内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问题,要深化配套的社会改革,让农民工也享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同等好处和权益。”
样本2:
用工荒遇到疫情温州企业担忧招工难加剧
在浙江其他地区陆续复工的热潮中,作为湖北以外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疫情形势的严峻使得温州企业复工一再推迟。
“原来政府说开工不能早于正月十五,后来一再延迟,目前的要求是大部分企业开工日期不得早于2月18日。”德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德首控股”)董事长虞文辉表示。
2月11日,最新公布的浙江全省的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是25.97,分地区看,最低的温州是12.25,只有正常水平的1/10。也就是说,目前温州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还处于维持社会生活最基本需求的状态。
虞文辉的企业位于温州下辖的乐清市,疫情之下,公司业绩受影响明显。“我们公司专业生产冷热水用PP-R管材管件、排水用PVC-U管材管件等建筑水电产品。往年春节后,建筑项目开始施工,作为建筑行业用品的供应商,春节前后是我们公司销售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建筑行业基本暂缓开工,我们也受拖累。”虞文辉说。
但虞文辉更担心的是公司员工的流失。“温州属于疫情重灾区,开工时间一再拖延。考虑到安全状况以及开工日期,可能会促使部分选择留在老家或者到疫情不太严重的地区就业。”虞文辉说,目前公司有员工120人,来自湖北、贵州、四川、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
在虞文辉看来,温州地区疫情结束后,或将面临严峻的招工压力。
“一方面,温州有33万来自湖北的人员,预计今年上半年这33万人全部到岗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线在上半年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和浙江一些硬核做法的地区一样,近年来来温州打工的人员数量在不断下滑,此次疫情会加剧劳动力的流出,未来务工人员可能会更加紧缺。”虞文辉说。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温州“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在每年年后不时见诸报端。据温州晚报2018年3月的报道,温州市人力社保局选取了市内各行业200家企业样本(其中大型企业21家,中型企业56家,小微123家)和200名劳动者就企业用工情况、工资待遇水平、劳动者年龄结构等9大项38小项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其中,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普工最为紧缺,普工缺口占缺工总数的58.4%,同比增长3.13%。
地方政府与企业合力战疫情,用大巴接回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