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为67%,而到1993年降到了22%,几乎溃不成军。
由此,联想与国外厂商展开了四次大降价的比拼,才勉强保住利润。
面对联想大亏损等压力,柳传志因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而住进了医院,这种病简单来说会在突然发病时感觉天旋地转。他躺在病床上也没有闲着,展开病床外交。柳传志认为要找自身的毛病,“别管外面出了什么事,联想要把自己的毛病看清楚。”
联想所在的PC行业,竞争过于凶猛、制造利润微薄,又过早在香港上市,联想的毛病在于组织结构不合理,销售和进口各自独立,电脑整机的组装销售效率极低,也不太有条件在核心技术上进行巨额投入。
当年前阿里巴巴参谋长,现任湖畔大学教育长的曾鸣,问过柳传志这样一个问题:“未来联想是想做大,还是想做强?”柳传志犹豫半晌,回道:“还是先做大吧。
于是,在“内忧外患”中,1994年成为联想决定走“技工茂”还是“贸工技”路线的分水岭之年,联想爆发了“柳倪之争”。
纷争起于理念不同,时任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要走技术研发优先之路,柳传志却认为应该先将资金用于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营收。倪光南所支持的部门屡次申请研发资金,柳传志皆未批准。
随后倪光南多次向中科院举报柳传志决策独断专行,还有重大经济问题。中科院在调查后认为,这是联想领导层工作上存在的分歧,柳传志不存在经济问题。
病床上的柳传志几乎获得一边倒支持,联想最终还是选择了“贸易”—“制造”—“技术”的发展道路。
1995年6月30日,是柳传志修正自己初心的一天,曾经要将“高科技产业化”的他决定走“贸工技”路线。联想集团董事会召集公司200名干部开大会,宣布免去倪光南在联想包括总工和董事的一切职务。“市场派”与“技术派”的决斗以市场派的暂时胜利结束。
1995年,联想宣布永久废除“总工程师”一职,与此同时,华为成立“研究部”。两家同辈IT公司自此彻底背道而驰。
没有了倪光南,程控交换机部门被历史的年轮碾碎,联想在“贸工技”发展道路上狂奔,逐步壮大,并在2005年一举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当时的电脑业巨头宏碁,也作出了和联想类似的选择。
1994年,柳传志放手一搏,任命杨元庆为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量跻身中国市场前三位。杨元庆也因此被誉为“销售奇才”和“科技之星”。1998年,柳传志在《计算机世界》上正式表明"贸工技三级跳"为联想的战略思想。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联想研发投入总和,不及华为的十分之一(联想仅有2%的研发投入,华为长期在10%~15%左右),仅能维持传统PC业务的升级换代,在芯片、硬盘、面板等相关领域均是一片空白。
从那年开始,背靠中科院起家的联想,毗邻的清华北大,对自己身后的资源选择了放手。
多年后,柳传志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讲道:“我和任正非性格不同”,在技术攻坚中“他敢往上走”,而自己不行。
不是杨元庆
在一定历史时期来看,柳传志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联想一度成为全球PC行业的老大,而柳传志也被誉为IT商业教父。
功成名就的他开始为退休做准备。有很长一段时间,杨元庆引领联想集团,郭为领导神州数码,朱立南掌控联想投资,陈国栋主管融科智地,赵令欢执掌弘毅投资,这5个人成为联想有名的“五大少帅”,在各自的领域中领军一面,各领风骚。
但没多久,五帅说法消失,接班人似乎呼之欲出。
杨元庆在29岁进入联想,随后逐步成为柳传志最看好的人。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历史荣耀时刻中,杨元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