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友好,大部分员工依旧非常年轻,所以我认为,互联网企业淘汰部分老员工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那么真正不合理的是什么?不合理的,是淘汰机制。
第一,是唯年龄论。
互联网行业要创新,需要新鲜血液,但对于大龄员工也不能一杆子打死。
35岁以后,依旧有大把的互联网人技术够硬、想法够新,这样的优秀员工,就因为年龄太大就被“优化”,空有一身技术而无处施展,这既是命运的不公,也是人才的浪费。
现在许多互联网企业集中清理35岁以上的员工,其实并不是什么“优化调整”,本质上其实还是年龄歧视,因为真正的优化调整,指标应该是能力,而不是年龄。
第二点,是钱没给够。
要是每个互联网人奋斗到35岁,就能保后半辈子衣食无忧,那提前退休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许多互联网企业,趁着你年轻的时候拼命压榨你的潜力,动辄996甚至007,结果工资还不如国外朝九晚五的同行。等到你35岁的时候发现,钱没挣到、身体垮了,工作也没了,这才是不合理的地方。
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做产品,一直讲究一个“用完即走”,结果做出来的产品却一个比一个更上瘾,而真正用完即走的,只有互联网人的青春:用完即走,绝对不帮你养老。
第三点,是不给留后路。
最近不少媒体都在讨论,35岁被裁员的互联网人,最后都去了哪里,结果调查发现,除了少部分有能力自主创业的,大部分人只能去卖保险、开滴滴、甚至是当微商。
35岁,是一个很尴尬的时间点,公务员已经不能考,律师、医生和教师也基本无望,就只能靠打工养活自己。
然而这个年龄的互联网人,不仅学历动辄985/211,而且工作能力也依旧很强,一个个都去卖保险开滴滴,甚至都对不起国家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投入。
结语
从996 的福报,到35岁的中年危机,这一届的互联网人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如今互联网人35岁面临的职业危机,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劳动力供给过剩。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着。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敢于头也不回的把35岁以上的员工开除,是因为后面还有一群斗志昂扬的年轻小伙儿等着上位:你加不起的班,有无数的人替你加,你嫌少的工资,有大把的人排队等着拿。
所以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既然进了这一行,就别再对35岁以后的青春抱太大的期望,能干一年是一年,少生孩子多存钱,能干到管理层最好,干不到管理层就回家卖保险。
毕竟卖保险,似乎也不是个太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