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元;就在提交招股说明书的前5天,1.5亿美元的B+轮融资完成,公司的估值也上涨至29亿美元。
在公司的股东名单中,除了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君联资本等,同样为星巴克大股东的贝莱德尤为引人注意。而在招股说明书中,瑞幸表示,公司于2019年4月17日向贝莱德旗下的基金发行了1.5亿美元优先股。
颇令人不解的是,在招股说明书的拟募资金方面,瑞幸拟募资额度仅为1亿美元,这个数字小于前几轮的融资规模。
一位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不一定是上市后的最终融资规模。
而同样在招股说明书中,瑞幸表示,公司与路易达孚达成协议,如果公司上市成功,路易达孚将用定向发行的方式购买5000万美元的股份。
经营“赤字”AB面
“打回星巴克老家,去赚美元!”
听到瑞幸资本市场门外的敲门声,有人如此调侃。
诚然,成立仅一年半的瑞幸咖啡尚不在港股市场的接受范围内,美国市场的确是其不二之选。
面对4月25日收盘市值达959亿美元的星巴克,目前估值尚不足30亿美元的瑞幸咖啡如何讲出自己差异化的“咖啡故事”,任重而道远。
摆在管理层面前的第一道题,就是财报中的数字:2018年净收入8.4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6.2亿元人民币;2019年截至3月31日净收入为4.8亿元,净亏损5.5亿元。
面对亏损大于净收入的现状,有人用“赤字”来形容。
而按瑞幸咖啡的打法,烧钱、亏损是必然的,正如瑞幸在招股说明书中所言,建立品牌知名度、积累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客户群,成本高,耗时长。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来拓展线下店面网络。为吸引新客户并留住现有客户,还需要在销售和营销方面进行大量和持续的投资。而一直被看作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系统,也需要资金投入。
在招股说明书中,数字也讲述了同样的事实:补贴和拓店是运营总支出的主要部分,占比达到了54%。而就在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的成本和费用为10亿元,同比增长了628%,扩张速度可见一斑。
按瑞幸的目标,2019年计划开店2500家,实现所有CBD大厦都有瑞幸的布局。或许瑞幸咖啡还有很长的一段扩张之路,只是,投资者能提供多少弹药,耐心又会有多久?上市或许能提供新的可能性。
任何商业模式,都必须考虑成本结构与用户体验的均衡。
招股说明书数字显示,瑞幸咖啡2018年客户复购率达54%,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使瑞幸咖啡的获客成本也在下降。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获取新客的成本从103.5元降低到16.9元。
瑞幸不仅仅是一杯咖啡
张瑶坦言,瑞幸咖啡吸引自己的另外一点是公司持续不断的补贴政策:新用户首杯免费、邀请新用户各得一杯、充二赠一、买五送五、每周7件瓜分500万……除了补贴外,另外一点是便利性。“在工位上用APP下单,然后到楼下去取,中间没有现金交易和等待环节,很节省时间。”但张瑶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会放弃星巴克等传统咖啡,无论是会见客户还是朋友聊天、购物休息,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仍是不错的选择。
正如有人分析称,打败星巴克的绝不是下一个星巴克。对标星巴克,瑞幸咖啡走的是一条与传统咖啡馆不同的路。而这背后,是两种不同商业模式的较量。
目前瑞幸咖啡共经营三类门店,对标星巴克的旗舰店和悠享店、快速服务的快取店,以及外卖店。而公司的战略重点在快取店:截至2019年3月底,2163家快取店+109家悠享店+98家外卖厨房,构成了瑞幸咖啡的门店群,其中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