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导致的后果无疑是切入点薄,策略不够差异化,也没有能力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加之行业本身的烧钱属性,导致项目很快被市场淘汰。
后来创始人选择回到行业内继续磨练,反而开拓了眼界,对行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比起需要点“天分”的洞察力,有时候稳扎稳打的积累反而更为基础和迫切。
3.执行力差
这也是大部分普通的创业项目的“葬身之地”,概括出来无疑是“眼高手低”。
有时候CEO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战略上的优秀依然不能弥补战术上的懒惰。
有时候是核心的东西没有做好。比如,产品驱动型的项目偏偏产品做得很烂,不能让自己的理念和创意。
曾经接触过一个做英语单词APP的创业者,产品本身跟领域内的玩家没有差别,也没有更强大的功能,可以将效率提升至一个实质性的程度以颠覆行业;而且bug很多,其中竟然还有无法过到下一关这种明显的问题,结局也必然是不能出头。
有时候原因在于产品开发的速度慢。比如,在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必然有众多玩家都会在领域内进行布局和开发。
此时,谁动作够快够大,攻城略地的效率越高,就越有可能能迅速占有市场,淘汰对手,这其中,无非就是比谁更“麻利”。
执行力强的团队会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时间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开发并上线推广,而一旦你的动作慢了一步,就顷刻之间失去了市场先机。
4.团队迭代与公司发展不匹配
团队迭代的前提是要理性判断公司的发展程度,其中分为2个方面。
一方面,是跟不上公司的发展的情况。当公司的规模在迅速扩张,而招人的速度却明显迟缓、或者是找不到能力更强大的合适的人才,以至于跟不上公司的成长能力,都将导致公司不能继续发展,或者因为内部隐患迅速陷入危机。而在此过程中,团队的由小变大,也相应的涉及到管理方式的变化和管理能力的考验。
另一方面则恰好相反,是快速盲目的扩张团队。摊子太大,但是公司的基础还没有打好,或者是以为迷信权威大牛,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思路和业务操作上的磨合程度;这时候付出高额的人力支出成本,则会产生巨额内耗,最终拖垮公司。
二、商业模式
这是从项目本身的方向和模式出发,涉及对行业市场、投资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客观认识,主要有以下问题。
1.竞争激烈,方向红海
有些项目所在的领域已经有巨头坐镇。比如熟人社交领域的微信,如果继续在熟人领域当中挖掘,无异于以卵击石。再或者,领域内已经有众多模式相似的玩家,即使模式还须经历市场的验证,对于新晋玩家,可分的羹也少之又少。
还有一种情况是,领域已经变成后期玩家的战场,比如,整车制造更加适合实力雄厚的后期项目,对于资源相对单薄的初创公司而言,不建议入局。
总之,行业内竞争激烈且至少一段时间内的资本布局基本结束,除非有更“性感”的入口和更“高能”的玩法,基本就没有太多发展余地。
2.伪需求
选择的创业方向和模式,一般都应该源自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需求并不能被很好的服务和满足的情况。
但是很多人创业,选择的方向乍一看好像是有需求的,往深处追究却有可能是伪需求,或者满足需求的模式从一个商业模型上来看是一个不成立的商业模式,怎么算都赚不到钱,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3.和大公司撞方向
这个原因和巨头占据的红海方向略有相似。
比如,有的创业公司想要做支付行业,即使支付行业仍有很大的市场规模存在,但是因为阿里有做支付的传统,“底子”比较好,结局则很有可能是阿里凭借雄厚的资源对初创公司形成碾压之势。
三、资金因素
资金看起来或许是其中最“不主观”的因素,但是有时候恰恰是决定性的,这就是传说中的“资本的力量”(实际上这并不是传说)。
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资金启动
2.资金和发展节奏不对
这是指受到其他公司的融资节奏影响。
比如,在打车软件方兴未艾之时,滴滴快的迅速雄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资本的催化。而有些初创公司或许没有犯任何错误,却只是因为其他项目拿了很多资本,而得以迅速的占据市场。
3.盲目拉高估值,导致的融资失败
4.创始人因为没有融资经验和融资能力,错过了融资和融资成功的最佳时间点
简单的说: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创始人自己不想干了,另一个就是没钱了。至于模式、团队,nothing is im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