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拥有越来越多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手段,而这些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开始从事组织沟通问题研究的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如今,管理沟通已经成为各类机构——商业企业、军队、公共行政管理机构、医院、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与实际工作人员所关心的中心问题,其中,改进大型机构中的沟通更是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管理者和管理学者专注研究的问题。
然而,何谓沟通呢?沟通就像神秘的独角兽一样难以捉摸。以前,环境是如此的嘈杂,噪声也是非常的大,以致没有人能真正听清楚其他任何人的低低私语。但是,很明显的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我们通过失败汲取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并了解到沟通的四项基本原则:
沟通是一种感知;
沟通是一种期望;
沟通产生需求;
沟通和信息是不相同的,而且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立的,但它们又是互相依存的。
◆ ◆ ◆
沟通是感知、期望,也是需求
禅宗佛教徒、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者、犹太教的法典学家都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古老的难题:“如果在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了,而周围并没有人听到,那么是不是没有声音呢?”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没有声音。但是的确存在声波,可是如果没有人感觉到它的存在,就没有声音。声音是由感觉产生的,声音就是沟通。
这个故事可能显得平淡无奇。古代的那些神秘论者毕竟早已知道了这一点,他们也始终回答说:如果没有人听到,就没有声音。但是,这个似乎平淡无奇的说法却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首先,它意味着进行沟通的是信息的接收者。所谓的发送信息者,即发出信息的人并没有进行沟通,他只是发出声波,如果没有人听到,就没有沟通,有的只是噪声。发送信息者运用说、写或者唱的形式,但是并没有进行沟通。实际上,也不可能进行沟通,他只是使接收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感知者”——可能或不可能感知到什么。
在柏拉图(Plato)的修辞学著作《斐德罗篇》(Phaedo)(当时最早的有关修辞学的论著)中,他引用了苏格拉底(Socrates)的话:人们必须使用通过对方的经验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沟通,即使用木工了解的语言同木工讲话,使用医生了解的术语同医生交流,依此类推。人们只能用接收者的语言或术语来进行沟通。其中的术语,必须以经验为依据。因此,试图向人们解释术语是什么毫无用处,如果不是以沟通者自身的经验为依据,那么这些术语实际上就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他们也就不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些术语。
无论采取什么媒介手段,沟通的第一个问题都应该是:“这些信息在接收者的感知范围之内吗?他能接收吗?”
人们很少认识到在沟通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东西。有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如此显而易见,从感情经验来说是确实如此,但却存在同我们所看到的可能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背面”或者“侧面”,因而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感知和理解。在著名的盲人摸象的故事里,几个盲人碰到了一种新奇的动物,每一个盲人都摸到了同一头大象的不同部位——象腿、象鼻子和象肚子,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并坚持自己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所导致的。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一点,如果摸象肚子的那个盲人不亲自去摸一摸象腿,他们就不可能进行沟通。换言之,如果不首先了解接收者——即真正的沟通者能够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会看到这些,我们就不可能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