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 文/崔鹏
距离8月1日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出行市场经历了补贴大战和两年两次重磅合并之后,安静了许多,没有了司空见惯的打嘴仗和针锋相对的烧钱战。
在这段时间里,滴滴在消化Uber中国团队,还顺手和神州打了一架,而易到依然在做着“充返”的旧事,这一个多月的平静背后发生了不少事情。
滴滴涨价了
严格的说不是滴滴涨价了,而是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上调价格了。
收购Uber中国之后的一个月内,滴滴调整计费方式和涨价的消息就不断爆出。而本次顺风车业务的价格上涨,北京地区以一人乘车为例,价格从3公里起步价10元、之后每公里1.3元,上调到了3公里起步价12元、之后每公里1.5元。在本次调整之前,滴滴曾在去年底上调过一次顺风车收费标准。
滴滴快车在部分地区的计费标准仍然维持不变,北京地区的专车业务还降低了起步价格,并提供了更多的折扣券。综合考虑全部出行产品来看,并不能草率的得出“滴滴涨价了,这是垄断的结果”这个结论,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业务价格调整结果并不相同。
能确定的是,Uber的补贴已经基本停止,滴滴内部表示将暂时保留Uber的品牌和业务,让其独立运营。但失去此前Uber全球的“任性投入”后,人民优步业务的价格已经恢复正常,过去半年持续的六折七折优惠和不定期低价拼车等活动都已经停止。部分Uber司机也向搜狐科技表示,开始同时跑滴滴的订单,还有一部分司机已经切换平台。
考虑到滴滴未来将调配部分快车订单给服务质量好的出租车司机,滴滴专车又在降低价格,在完成了与Uber中国“短兵相接”的使命之后,滴滴快车这条业务线在滴滴内部的地位将被弱化,滴滴需要考虑新的盈利方式,仅仅依靠快车和专车抽成的办法,在神州和易到仍然“搅局”的情况下有些困难。
反垄断的话题再次出现
自从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后,商务部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回应双方的合并案,商务部反垄断局更是两次约谈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原因,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此前商务部表达出类似的态度,还是在携程收购艺龙的案子中,该合并案最终顺利完成。
反垄断的案子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和计算“相关市场”,它的界定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合并是否需要进行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案子中,滴滴方面曾表示收购后的影响仅限于专车市场,而专车市场只是共享出行的一小块领域,并不会在出行领域形成垄断。
由于两家公司都是非上市公司,均为公布营业额的大致财务数据区间和计算方式,所以暂时没有公开数据可以得知双方的营业额和盈利状况,滴滴方面表示滴滴和Uber中国均为盈利,并且后者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
实际上根据公开资料查询和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经营者集中审查申报之后,其中97%的案例会得到批准,从2008年商务部成立反垄断局以来,8年的时间只驳回了两个合并案例,其中有一个还是引发巨大争议的可口可乐集团并购国内龙头企业汇源集团。还有20多个案子在附加了限制性条件之后,并购审查也得以通过。所以反垄断调查更像是走一个“正规的流程”。
但是在某些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排名榜首的两家企业合并后,会直接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并导致后者向商务部反垄断局检举。此前在滴滴快的合并后,易到就曾公开向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举报,指责双方的合并行为严重违反《反垄断法》。
滴滴又和神州打起来了?
滴滴在8月22日宣布旗下租车业务已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