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附近的小公寓里,杜尔开始潜心摸索斯坦福大学这座“巨型孵化器”。这一研究,就挖出了大项目:Sun。
其实杜尔还在英特尔的时候,就从斯坦福教授访问英特尔的过程中,听闻了「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项目。这项目意在开发出便宜的小型计算机工作站,简称「Sun」。所以当SUN的创始人之一威诺德拿着7页BP给杜尔的时候,杜尔一瞬间就决定了投资。
“世界上有太多技术、太多企业家、太多钱。但真正稀缺的,是好团队。世界正在各个层面发生巨变,有技术驱动,也有市场驱动。所有这些变化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想在这里面占据主动,必须专注于团队。”
当然,投资SUN只是杜尔在互联网时代冲刺的开端。他在1981年与一位大学教授创立了Silicon Compilers公司,专攻“硅编译器”,不久就以几百万美元卖出;1982年,他投了3位从德州仪器公司辞职的员工,仅是一份餐巾纸上写出的BP,成了将IBM拉下霸主地位的康柏电脑公司……
初入风投行业10年间,杜尔给KPCB带来了1000亿美元的净利润。而之后的10年,杜尔投资了网景、亚马逊和谷歌等一系列明星公司,奠定了他在风投行业无人能及的地位。
1994年,当硅谷大部分创业公司还处于200~400万美元估值的时候,吉姆·克拉克,网景的创始人,一张嘴就说自己这还未盈利的公司估值1800万美元。克拉克起初找到的是硅谷另一大投资公司NEA,但NEA的投资人们听到1800万美元就当作了烫手山芋,扔给了杜尔。
杜尔并没有被这高昂的价格吓坏。他甚至有点期待着这一刻到来。早在1991年,他就和比尔·乔伊讨论过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认为终有一个程序会再次改变世界。在和开发出网景浏览器的22岁少年马克·安德森面谈的时候,他能感觉到,这个程序就是网景浏览器了。
于是,杜尔以500万美元获得了网景25%的股份,直接进入了公司董事会。他拉来了IBM、苹果等大公司中的高层,组建起创业公司的“梦之队”,这也让网景快速具备了IPO的基础条件。
1995年8月,正值IPO淡季,网景公司将股票定价在28美元/股。摩根士丹利的人们想着快点将网景推上市,他们就可以早一点去为能赚更多钱的拖拉机公司募资。所有人没料到的是,因为买家实在太多,网景一直无法确定开盘价,直到每一股的价格升至71美元。
KPCB的500万美元投资,获得将近4亿美元的回报。
“我们的使命就是获得人类史上最大的合法收入。”这是杜尔做投资的终极目标。
KPCB的最大竞争优势
对比其他硅谷知名投资人,你会发现,杜尔做投资,真的是太有热情和活力了。
杜尔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尤其到90年代中期,美国创业走向高峰,他工作最夸张的时候,同时拥有5部电话、3部手机、1部可以发邮件的Palm、3台电脑。在他每天背着的背包里,一定有2台相机和2台电脑。
也许你会奇怪,他为什么还要带着2台相机?那是因为他和每个人见面,都要架起相机合影,就像我们现在习惯于见面时合影自拍一样。
许多和杜尔打过交道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回忆:
“杜尔是一个让你无法拒绝与他见面的人。如果你是他想挖的人,他不仅直接给你打电话,还与你的家人建立良好关系;他还会尽可能快的买一张机票飞到你所在的城市,找你面谈。除了邀请你在他所投的公司担任要职,还会帮你计划长期合作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所投的公司中,杜尔更倾向于在所投的公司中扮演“上帝之手”。他就像一个安检站,能够迅速从这个领域中识别出最适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