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3个重量级的分论坛接连举行,论坛主题全部涉及普惠金融这一热点话题。
《报告》得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中国金融互联网化指数为108.5,这表明网络贷款给融资借贷者带来了更胜于线下贷款的积极影响,金融互联网化的成效已初步体现。
《报告》中另外一个数据同样令人振奋:目前中国金融互联网化的易得指数为127.2,这表明金融互联网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使融资借贷需求者可以更容易、更便利、很简单地获得贷款资源。
然而,网络贷款并非看起来那样美。《报告》易得、得益两个细项指数据显示,中国金融互联网化可得指数为86.5,表明与线下贷款相比,网络贷款仍不是提供贷款资源和渠道的主力。中国金融互联网化的得益指数为96.4,这表明整体上网络贷款需要付出的贷款成本仍高于线下贷款。
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线下传统银行的利率基础较低,而网络贷款的利率是市场化波动的,而且缺乏征信体系的规范,违约率较高,所以网络贷款的成本较高。
金融平民化,制度不支持?
在“普惠金融:金融的平民化”分论坛上,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开题时即指出,做好普惠金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普惠金融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有尊严地以合适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吴晓灵说:“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从高高的殿堂走向民众,从金融业自娱自乐走向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的投资消费服务。”
论坛嘉宾、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认可金融平民化理念,但他称,在中国的现有制度下,包括金融制度、银行制度、保险制度,都不支持金融平民化,在中国普惠金融难以成为现实。
董文标认为,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的金融制度原来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中国加速推进市场化以后出现了一批富人;第二,传统金融形成了一种观念:只想做大的,不想做小的,只想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想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觉得干一把吃一年最好,贷款一下子10亿元,最好三年期、五年期,这样一来金融机构未来三五年的工资、奖金都有了,就不用再做了。这批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
董文标的结论是,城市里的金融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尤其是中心城市,普惠金融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在于两块,第一块是农村问题,普惠金融在制度上没有突破,进不去。第二块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难也是制度问题。银行贷款实行终身追究制,金融机构因此愿意给国有企业贷款,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如何解决农村的普惠金融问题?董文标认为,只要放开农村的宅基地流转,就可以盘活35万亿~40万亿元的资产。至于小微企业遇到的金融问题,他认为,只要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只要把它们的商业模式搞好,小微企业将是非常庞大的市场。
董文标说:“如果不在制度上进行革命,金融平民化和普惠金融就是说说,要实现不可能。”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吴伟雄则用该社的实践来证明,在农村进行一场普惠金融的革命是完全可行的。
据吴伟雄介绍,海南省农信社95%以上的小额贷款没有抵押物,前后发放的小额贷款达230亿元,惠及了海南60%的农民,但其贷款不良率低于2%。
能取得如此成绩,吴伟雄认为,核心是农信社的革命性理念:能不能贷款农民说了算,贷款利率是多少也由农民说了算,信贷员拿多少工资,信贷员自己说了算。
吴伟雄希望银监局能够批准海南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模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