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后,当时A股较低的估值吸引大量境外资金通过沪股通渠道买入,而彼时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通缺乏兴趣。
不过短短两个月不到,情况就发生了逆转,进入2015年以后,A股多次冲击3500点未果,在短期内“赚快钱”效应逐步退去,管理层似乎更希望“慢牛”的背景下,低估值的港股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港股通额度的使用已经多日高于沪股通,两地投资者青睐的交易品种,也不仅仅局限于金融股。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就中资企业而言,H股相对于A股依然估值比较低,这可以吸引内地的中长线资金;另外,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加大,港元资产也产生了一定吸引力。包括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内的多位分析人士,也在今年较早时候呼吁投资者买入低估的H股。
港股开始“吸金”
以1月26日的成交数据为例,港股通额度使用了6.2%,沪股通额度使用了4.5%,沪股通净买入额是5.85亿元,港股通净买入额是6.53亿元,这种港股通额度使用多于沪股通的情况,在1月已经多次出现,不过到了27日,沪股通额度的使用再次超越港股通,两者额度的使用出现交替领先的状态。
A/H溢价指数近日也有所回落,从1月16日的134.59跌到27日收盘的129.27,这表明近日A/H股的溢价有所缩小。
华林证券分析师胡宇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说明H股相比A股的折价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资金看到,这对AH缩小溢价率是有好处的。投资人士温天纳则称,涉及人民币潜在贬值原因,港元资产投资有若干吸引力。
多位业内知名人士也认为H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年初高善文就表示,A、H股两边上市的公司中,H股整体便宜30%,除去银行板块,甚至便宜50%~100%,建议关注被严重低估的港股,不要面临A股的两难。
易方达相关人士表示,H股相对于A股还存在一定的价值洼地,这是H股预期的一个重要基本面。2015年伊始AH股溢价指数连续创新高,以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市值最大的20家AH公司为例,自沪港通启动以来,A股平均涨幅超过六成,而其H股平均涨幅仅超过二成。
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认为,国企指数在2014年呈现向上的趋势,并且逐步取代恒指成为了港股的主导,一方面是受到A股升势所拉动,而内地进入政策放松周期,仍将会是支持因素。恒生指数去年明显跑输了国企指数,主要是受到美联储结束量宽措施的影响,使包括香港在内的新兴市场,出现了来自于资金面的压力。
内地资金投资分散
从近日港股通的成交数据来看,跟沪股通的投资者更青睐金融股的情况不同,港股通的投资者喜欢的行业似乎更为广泛。
连续两日位居港股通成交额榜首的是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这家太阳能发电的企业一年内的涨幅超过200%,分列第二到第十位的则有东风集团、恒大地产、中国电力、海通证券、吉利汽车、洛阳钼业、紫金矿业、中国铁建、东方电气,其中海通证券、洛阳钼业、紫金矿业、中国铁建、东方电气的H股都远远低于A股的价格,东风集团、吉利汽车属于汽车行业。
一位港股私募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从近日港股通成交名单来看,内地投资者青睐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H股股价远远低于A股的,另一种则是在内地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但只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未来港股的投资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摸索。
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也已经热衷于通过内地上市的相关工具投资港股,上周跨境ETF成交量最大的是H股ETF(510900),单周成交额达25.2亿元,环比增长6.6
4倍,占跨境基金总成交量近30%,H股ETF曾在16日出现10%溢价,随后几日在大量申购套利交易的作用下,溢价水平收窄。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网志中写道,沪港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创设了一个两地机构共同营运和监管的“共同市场”,它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性开放模式,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请进来”与“走出去”还未完全到位前,让世界和中国合适的产品在一个“共同市场”汇聚,从而可以在中国的时区、中国的监管要求下,通过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的联接,让国内的投资者、资本在“共同市场”与国际投资者、资本对接博弈,进而逐步形成中国投资资本走向世界的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