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发散思路广泛幅射,自由地联想,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借助收剑思维,对发散结果进行筛选、整合,犹如透镜聚焦一样,将光线聚于一点上,而这一点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名项目实施人员正在向公司领导汇报:“这个客户的要求真是太苛刻了,他们的业务流程根本就不规范,却非要我们的产品实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你可以和用户好好谈谈,把你的想法告诉用户,争取引导用户到我们的产品上来。”领导在鼓励。“我已经和客户谈过2次了,而且召集了他们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举行了正式的需求交流会,把我们的产品的设计思路详细的做了讲解,可是他们还是坚持最初的要求。我是没有办法了!” 接下来领导会怎么说?也许是“我亲自去一趟和用户交流一下吧。”
以上所述情况可能多数的项目实施人员都曾经在实施工作中碰到过,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工作的。
多数实施人员都是技术出身,进入公司后陆续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对产品的结构、功能都比较熟悉,同时出于严格控制项目需求范围的考虑,在实施工作中很自然的出现了拿着公司产品去套客户业务的现象,当出现客户需求与产品有差异时,基本上是“以我为主”,总是争取说服用户严格按照产品的功能和流程来处理业务,而客户方觉得自己的业务也比较规范,在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确有成效,又不愿意变动业务流程,这样双方就出现了各持己见的情况,一旦项目双方在工作中形成对立,项目交流工作将会变得比较困难,引导客户需求的目标也变得难以实现了,最终导致项目实施难以顺利推进。像本文开始的例子一样,实施人员虽然介绍了产品中我们自认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功能,仍不能说服用户采用,只能寻求额外的资源支持。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避免或减少这种状况呢?建议大家采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处理需求调研以及实施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也许会对大家的项目实施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末知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形式。针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在思考中,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传统,不受已有知识束缚,发散元没有固定范围的局限,故而能够探求不同的、特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能使我们的思路摆脱旧的联系,克服心理定势,跳出"常识"框框,以前所未有的新观点去洞察、分析事物,作出新的创见。
再如本文的例子,如果实施人员采用发散性思维方式,项目工作中出现僵持局面的可能性会更小。
实施人员在需求调研工作中先不去考虑公司产品的功能,而是从客户实际业务出发,从客户应用出发,了解、分析客户业务现状,与用户共同交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不用去追求“谁”是正确的,只考虑怎么样处理才是最合理的。确定了用户的需求现状,然后结合我们的产品制定相关的实现方案,如果的确出现了产品暂时不能实现的需求,同时这些需求经过分析后确定是合理的,是产品中应该增加的内容,可以及时反馈的公司开发部门并告知用户这些内容将会在产品后续的版本中实现,同时与客户共同协商制定需求实现的权宜方案。这样,客户一般会认可现在的解决方案,并会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鼎力支持,项目实施得以顺利推进;同时我们也为公司产品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需求信息,产品的功能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当然,建议大家采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让大家工作也发散,任何项目都有明确的需求范围、时间、费用以及质量限定,我们通过这种发散的思维在实施工作中对待问题
可以寻求各式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究竟哪一个最好,这就需要以项目合同范围为依据,根据产品现有功能、用户对业务变动的承受限度,对所有的方法做出判断,经过反复沉淀、验证、集中导向,最终做出最佳的抉择。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收敛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