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年前(2011年),迅雷第一次向IPO发起了冲击。当时的迅雷还过着一头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软件服务,另一头向上游的厂商收取产品广告费的日子。与此同时,中概股正经历着资本市场的寒冬。在估值泡沫论、VIE信用危机、部分公司财务造假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公司信心大打折扣,已赴美上市的企业股价相继大幅下跌。上市前夕,发行价从11美元一路降到6美元。内忧外患下,迅雷取消了IPO。
磕磕绊绊三年,迅雷终于上市。有人说迅雷登陆纳斯达克是十年辛苦修得正果。
迅雷的未来 仍面临考验
上市后,小米风投成为最大股东占比28.8%,而作为创始人的邹胜龙和程浩的股权比例则分别被稀释为9.5%、3.8%。迅雷实际上已经完全成为小米系公司,其未来的发展难言“独立”。
对于迅雷此次的成功上市,业内普遍认为是迅雷牵手小米共同讲述的"云故事"打动了资本市场。目前,迅雷的离线空间、迅雷影音、网游加速等基于"云加速"的产品广受欢迎。通过迅雷云加速的技术和产品,可以改善用户体验,传输速度提升5—7倍。与3年前只是一个下载软件相比相差甚远。目前来看,迅雷虽成功转型,但是未来仍将面临挑战:
首先,小米能起到多大作用?
邹胜龙在上市当晚与媒体连线时表示,小米能够为迅雷的云加速服务提供快速到达用户的入口平台,这是迅雷与小米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迅雷可以为小米在进军家庭互联网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内容传输云加速服务。即小米给迅雷提供渠道,迅雷给小米提供增值服务,而增值服务一直也会继续是迅雷的主要盈利方式。一旦小米所在领域的竞争加剧,竞争对手的云加速实行免费,迅雷势必无法坚持其收费政策,并且小米也不会同意,从而进一步打破其一直坚持的增值服务盈利模式。邹胜龙也表示,目前其提供的云加速服务几乎免费,那么这个被视为上市过程中最大的概念未来如何赚钱?
其次,如何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保证付费用户不流失?虽然为了IPO,迅雷目前已经限制用户下载美剧和部分电影,并正在酝酿一整套版权检测系统,但是下载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保证付费用户不流失的前提下,又满足版权方的需求,也是未来迅雷需要面对的挑战。
持续盈利模式堪忧
招募书上显示,从收入模式上,目前迅雷有三个盈利渠道:第一是会员收入,也就是之前介绍的云点播服务,包括下载绿色通道、离线下载和云播;第二个是在线广告收入,大部分广告投放者都是向第三方广告机构支付费用;最后一个来自于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在线游戏和付费观看业务。邹胜龙也表示,迅雷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是免费增值,"在过去的三年里,迅雷这一业务已经在PC互联网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在现在和将来,我们同样的业务和同样的商业模式会在移动互联网、家庭互联网延展,这是我们公司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增长点。"但外界对其商业模式却存在很大争议。
如上文所诉,如果迅雷的竞争对手也实行了免费又会如何呢?
加之,迅雷日前与美国电影协会签署了协议,将禁止用户对美国影视剧的非法下载,此举一度导致其与用户关系紧张,大量用户声称“会员退费”、“卸载迅雷”等。付费用户的流失也将造成其广告收入的下降。由此,迅雷未来在收入方面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对于一家已经创立11年(实际上是12年)的互联网公司而言,迅雷之前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其在移动端发展受阻,同时又缺乏资本的支持,收入增长也遇到了瓶颈。同期的互联网公司,大都已经上市,或直接倒闭、消失,而像迅雷那样&qu
ot;半死不活"状态的,还真是很少,或许,迅雷包括投资人在内,这个时候上市只是为了“解脱”。
单从目前的市值看,似乎可以让迅雷创始人、CEO邹胜龙稍微安心。但这并不代表邹胜龙和迅雷可以高枕无忧,即便已经"联姻"小米。小米为迅雷的上市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迅雷借助小米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但是冷静思考,小米给迅雷的人口红利能有多少,这始终是个谜。就算3000万MIUI用户全部转化为迅雷付费会员,那之后呢?难道迅雷止步于3000万的规模?
在迅雷上市的前夜,广电总局的一纸公文让互联网电视盒子的前景堪忧,而迅雷也成为受波及者。但对迅雷来说,好的一面是其大股东、未来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此次基本未受波及。乐视、小米等公司已通过与牌照方(CNTV)的合作占领了一部分市场,迅雷未来在此方面的发展仍存在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