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基金业可谓热闹!
互联网金融的渗入,使得基金“触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创业板的持续热炒,使得公募基金业绩惊现近年来少有的喜人景象;基金子公司的大幅扩张,使得非公募业务规模年内早已突破万亿大关……
2013年的基金业值得铭记;2013年的基金业也有骄傲的资本;然而,在突变的背后,是否存在着质变的坚实基础?在突然繁华的背后,是否还有成长的隐忧?
因此,反思2013,不仅有利于整个基金业的前行;更有利于巩固战果,昂首面对2014!
陶涛(化名)刚过完30岁生日,在有所积蓄后,他买过股票和银行理财产品,今年是其第一次接触基金。在惯用的支付宝页面上新增了一个按钮,此前铺天盖地的新闻也让他大概了解了这个名为“余额宝”的新功能,这对工资卡里全部以活期存放的资金来说,“太有用了”。
与陶涛一样,今年通过余额宝成为货币基金客户的数量已经接近3000万,这是2012年末全基金行业投资者有效账户数的40%。
所谓有效账户数是基金账户中实际保有基金份额的账户,自2007年大牛市时基金账户一年激增八倍达到9086万户后,近年来有效账户数总体呈下滑态势,2012年末仅剩7630万户。这意味着每年客户增长量不及其流失的速度。
而今年这样的局面在互联网金融席卷浪潮下被打破,互联网带来的新生客户群体量惊人,很可能在今年末推升基金有效账户数回到2007年的高点。
80%和20%/
11月11日,易方达基金公司在淘宝店上推出了一款为互联网客户打造的分级债券基金—易方达聚盈分级债基,它的优先级份额约定收益高达6%,三天共销售3.39亿元,认购户数达到2.6万户。就在9月,易方达通过传统银行渠道发行的另一只债基易方达投资级信用债共募集8.73亿元,认购户数为5703户。
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线上销售中单位客户购买量远低于线下,这也符合80/20法则的规律,20%的客户为公司贡献80%的利润,而80%的客户只产生了20%的利润。
然而,令基金业兴奋的是,线上销售辐射的客户群体更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客户可能具备很好的转化潜质。
“发一个基金费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多钱,一个月打开申赎,资金走掉,然后再接着发……”这是传统基金销售的现实情况,线下客户的资源已经在各大公司围追堵截中日渐枯竭。“早在五六年前,我们就将销售工作做到了二三线城市,甚至是村镇。”有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今传统渠道发行新基金更多是存量客户的再分配,即挖其他基金公司的客户来填新基金,而自家基金也面临同样局面。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余华认为,“由于资金量太小,这些小散户不被银行眷顾,买理财产品也不够条件。但他们就像电脑在整理碎片时,可以将其拼接成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么小的碎片群体,在过去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而互联网金融发现了。”
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基金投资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投资基金的主体群体以40~50岁人群占比最大,达到33.69%,同时其持有的基金市值占比也最大,占36%。虽然账户持有基金市值在1万元以下的小账户仍占了六成,持有基金市值5万元以上的大额账户占比也接近10%,使得基金公司单账户平均持有市值可以达到2万~3万元。
基金公司官网上的直销客户也显示出相似的特质,“这些客户自主投资意识较强,年龄构成较大,户均持有资金在2万元左右。”有基金公司电子商务总监表示。
而淘宝等平台购买基金的客户特质则完全不同。按照淘宝在“双十一”后公布的数据来看,余额宝的户均持有资金量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