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高德已经过去了近半年,在这5个月当中,与阿里新浪基情四射相比,高德与阿里双方似乎都异常安静,此前,该公司内部人士向巴人爆料,高德与阿里的第一阶段合作将集中于门址数据对接,而近日高德副总郄建军对巴人表示,与阿里的合作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高德将是阿里切入O2O的重要抓手。而高德与“同门”师兄新浪微博也展开了全面合作。
事实上,高德的低调并非刻意,其转型O2O步伐目前仍略显踉跄,这既是转型的痛楚,也标志着新局面的开始。9月28日高德地图5.3版本更新,在此轮产品更新中,高德强调了两点改进,1、导航语音提示“口语化”,即新的驾车路线描述方案。2、与新浪微博打通“交通互助”功能。两点主要改进均围绕导航进行。
而不久之后,高德又宣布,旗下人工服务和英文导航免费,实现了除车载导航外的,to C导航业务全免费。
看客们有些糊涂,不是借阿里做地图O2O吗?为何时至今日,高德的仍着力发力导航市场?
为此,我采访了包括腾讯地图、搜狗地图、投资人等在内的多位地图从业者,力求解释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Step1:涉足O2O业务戳中了高德的短板
在很多人看来,高德的O2O业务实际上是其相当大的短板,由此,与阿里的联姻也必将是慢热的。目前,高德的O2O业务面临的情况有如下几点:
1、品牌优势不强
高德副总裁郄建军在接受巴人专访时表示,由于此前一直深耕to B市场,而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to C导航业务也因收费而被小众化,致使高德在to C层面并不具备如百度的品牌优势,这也使得高德地图的市场较高占有率并非像百度地图以用户主动下载App为渠道,而是主要依赖手机预装。这最终导致了高德在O2O的品牌几乎需要从零开始建设。
2、资源短板
高德曾一度将经历主要放在基础地图测绘、汽车导航预装等传统市场,从人才积累上并不具备O2O优势。郄建军对此也表示,目前,高德转型互联网企业的最大挑战是高德的人才、理念及模式的转变。
而资源匮乏的另一个层面则是高德的线下资源缺失,高德目前的线下团队拥有近千人,但主要的工作仍在测绘层面,目前虽然有转型收集O2O资源的作用,但仍需时间。而其对手则依靠在搜索方面的积累以及收购糯米等动作,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资源生态,将其转向地图只是时间问题。
3、超长的业务链。
从基础测绘到地图接入服务,从车载导航到免费地图,几乎在国内有关地图二字的产业其均有涉及。同时,其还拥有,甲级测绘资质、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和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面对客户群更是从政府、企业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
事实上这即使劣势也是优势之一,业务链的冗长带给了高德技术的优势,却让高德身躯过于庞大。整体的O2O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4、业内普遍看冷O2O
O2O的概念虽然火爆,但真的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从在线打车到餐饮O2O,没有一个是所谓快速而顺利成长起来行业,各自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被传统势力挤压的过程,而地图想做O2O平台也会遇到同类问题,且相对滞后。这里不仅包括高德,百度也是同样。
搜狗地图总经理孔祥来曾表示,二线地图厂商之所以不敢触碰O2O业务,一方面因为该市场线下资源积累尚不成熟,需要巨头试水。另一方面是该行业尚未形成用户对O2O的强需求,很难产生用户粘性。
Step2:导航的优势亟待移植至to C市场
破局O2O对每一家地图厂商都是个巨大的命题,对百度来说,其优势在于搜索时代积累下的大量资源,而对于高德,其优势在于曾经在导航层面的风光。在阿里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