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具有综合专业背景的我离开了信息产业部的研究所,来到一家民营的医疗器械企业,任研发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项目经理,但万万没想到,我所主持的项目失败了,原因却不是因技术不过硬。
上层分歧给项目带来麻烦
我刚来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立项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实施。所以总觉得我是在受命组建一个新的部门,组织文化是空白的,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是上层的一些分歧却给我的工作带来了麻烦。公司的总经理和技术副总在工作上有矛盾。作为总经理招来的部门级主管,我在上班前一直没能与技术副总见面,不知道这算不算总经理犯的一个错误,虽然越级的人事安排也许有他自己的考虑。
总经理介绍了他的一个同学作为我们的技术合作单位,有过一些初级的技术交流,技术副总后来得知此事,于是我就有了一大罪过:“你们探讨的问题都是代表公司的,到底谁是技术副总?”技术副总经理找我谈话时,我好半天没缓过气来。如果就数据库内某个字段的定义、用哪个芯片更好点的问题都要请示技术副总,我这个岗位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我开始反思,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初来乍到,别人还没认清你的特点,信任度还没建立起来,怎么就没注意请示汇报呢!随后,我向副总承认了自己没有及时请示汇报的错误,并澄清了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技术交流,没有任何的越权行为。我开始注意调查,发现其实质是副总对该项目不是很热心,并因此与总经理产生了分歧,加上以前的许多事情,矛盾一下爆发了,我又是总经理招来的人,合作方又是总经理的熟人,这个事情就愈发严重了。
直接上司有时比董事长管用
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合作方砍掉,并且事事早请示晚汇报。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总结发现,直属上司的支持比董事长都好使。高层只能在战略上支持,战术上还是直属上司的配合,正应了一句话“县官不如现管”。另外就是新到任的职业经理一定要对新的岗位进行认真调查,入职前与未来的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这次事件平息了,但有些事我不得不变得无所作为。很多审批权限在副总手里,于是项目一拖再拖。8个月后,在公司上层不断的施压下,项目组终于开始组建。
成也老专家,败也老专家
在我们的团队中,有一位资深工程师、一位从业不久但业务熟练的软件工程师,另外还聘请了一位老专家作技术顾问。随后的阶段,那位老专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如果没有对老专家的“过度信任”,也不会有产品推出后的狼狈局面。因为该设备要用到手术室中,手术室的电磁环境不但频率复杂,强度还不小,可惜这是产品销售后才发现的,为时已晚。开发中也曾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用不用考虑一下干扰问题,那位老专家一句话:“我们以前做过的都没什么问题。”问题是该老先生原来是做非手术室设备的,其电磁环境条件比手术室要好得多。我尝试着提了点反面意见,被很不屑地化解了。
“阻碍社会进步的不是少年人的无知,而是老年人的固执”,终于有了切实的理解。在技术工作中,作为项目经理,别相信任何不经调查就得出“没问题”的口头保证,尤其是所谓资深老专家对新问题的结论。昨天的经验往往是明天失败的导火索。在预研阶段,要把所有可能的试验结果都呈现出来再做定夺。即使预研失败,损失也小得多。
研发人员指挥生产的恶果
产品开发过程平静而又顺利地结束了。我们决定采取用户购买后测试的方式。由于用户测试过于漫长,在进入这个测试之前,产品就归档转生产了。在我供职的这家民营企业,其高层和80%的中层干部都来源于一家老牌的国有医疗器械企业。这家公司长期从事手术床设备的相关业务,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