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去世15年,我们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也被称为不明真相的群众。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4月11日是王小波的忌日,转眼间他去世十五年了。王小波去世十周年的时候,《中华读书报》发表署名祝晓风的纪念文章,其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只是智商高,聪明,而不太善良,或者说不太追求善良和道德完善,他会生活得很好,因为他可以用他的聪明很方便地达到他的目的……而不幸的是,王小波恰恰十分善良,但同时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除了在生活上愿意听李银河的话和他妈妈的话之外,在其他方面,他不愿意听任何人的话。他只相信自由和尊严,科学和理性,还有他毕生追求的艺术和智慧可以带给他的至高的幸福——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可想而知的命运恐怕就是边缘人的命运。
这是因为,相信和追求自由与尊严,必然使得他同他所生活的未必多么推崇自由与尊严的时代或世俗价值观拉开距离,最终成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在以此为题的这篇随笔的最后这样写道:“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因为这个缘故,王小波说他“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不妨说,王小波力图通过这只猪所隐喻的被边缘化的小人物冷眼旁观主流社会的光怪陆离,进而直面人类生存的窘境,展示人性的扭曲及使之扭曲的外在力量的强大与荒谬。或者说痛快些,这只猪乃是自由人文主义的代称。在这个意义上,这只“猪”比日趋流行的市侩主义和犬儒主义可爱得多高贵得多!而这未尝不是作为边缘人的王小波的当下意义。
与此同时,相信和追求科学和理性,必然使得王小波同虚夸浮躁、盲目跟进、弄虚作假的世风拉开距离,进一步沦为边缘人。而他当然是个不老实的边缘人,总是对主流怀有戒心,不时旁敲侧击,甚至像个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的孩子指出看似西装革履道貌岸然的人其实身上可能什么也没穿。众所周知,王小波最讨厌假正经、伪善和“精神复制品”,最不甘心俯首贴耳做“沉默的大多数”。他认为对知识分子来说,知识并不神圣,重要的是讲真话。实际上他的杂文也通篇是真话,不说废话,更不说假话,真话是其文章的灵魂。毋庸讳言,有时候讲真话是多么艰难,而讲假话是多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讲真话就变得尤其重要。也正是讲真话这点最终使得王小波引起了无数读者的灵魂震颤和情感共鸣,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平庸生活提供了一缕温暖的光照和一丝会心的微笑。他所以每每被人提起和怀念,这点肯定是个主要原因。 □林少华
林少华,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译有 《挪威的森林》、《奇鸟行状录》等村上春树作品系列及其他日本名家之作品五十余部。著有《落花之美》、 《为了灵魂的自由》、 《乡愁与良知》、 《高墙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