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宣布,83岁的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奖金为25万美元。
卡图研究所“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义颁发。该奖旨在表彰那些对自由意志主义运动有重大贡献的人士。
卡托研究所认为,在中国,茅于轼是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倡导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并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自由争取方面有了很大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力量吧,所以这个奖,不光是给我,也是给中国所有促进自由的人一个鼓励。”
茅于轼1993年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独立智囊机构,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他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50位杰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07年和清华大学的秦晖一起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中国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颁奖仪式将于2012年5月4日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举行。
经过公开、全球范围内的提名程序,卡托研究所决定将该奖项授予茅于轼。
消息出来后,任志强、潘石屹等众多名人表示祝贺,任志强发微博表示,“茅老是真正为穷人办事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简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
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师。
1955年调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1958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赶往大同机车厂劳动。
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
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理 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此书于199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第二版。
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
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
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
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为该所法人代表。主要兼职如下: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山东矿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