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学过这首民谣。
长大了,才发现,房子成了压在年轻人人生路上的一个“重重的壳”。
更令他们担心的是,还有力量爬上去吗?
房子意味着什么?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幸福和房子有关系”,其中近七成认为“房子是幸福家庭所必需”。
这种幸福观,是年轻人的“自选动作”,还是社会的“规定动作”?是奋斗目标,还是“大山”一座?恐怕他们也说不清,于是就纠结。
进入3月,在各地楼盘大力促销下,楼市交易量有些回暖。
3月14日,在两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表态:“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
面对房价迷雾与总理表态,许多年轻人又开始纠结,继续租房还是咬牙买房?
也许温总理下面的一番话,会让年轻人有个参照:“我们说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租房。”
一个厨房的价格,全世界都玩遍
“只要半个平方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一两个平方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生活在于经历,不在于平方米;富裕在于感悟,不在于别墅。”
这是网上颇为流行的一个段子。有网友评论道,当高房价成为一种背负时,换一种方式来看待,或者会有海阔天空之感。
但是,在市场上,有种观点很固执:每月房租白白交给了房东,还不如用来当“月供”呢。
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在租售比合理的情况下是这样的,但在现有的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并非如此。”
张大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北京的租售比已经超过500,以购买一套130万元左右的房子为例,首付三成,贷款100万元,20年,月供每月要超过7000元——这可以在一个不错的位置租一个豪华三居了。
两相比较,生活质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2009年毕业的陈峰就遭遇生活和精神上的窘困。2011年初,他贷款在北京大兴郊区买了期房,2013年交房,总价123万元。齐集父母、亲朋和自己三方的力量,才交了首付,贷款48万元,期限20年,月供4800元——“月供比我工资还高。”
由于还没有交房,继续租房的小陈面对的局面是:自己工资付房租跟生活费,剩1000元不到还房贷,剩下的房贷就要靠家里。“我虽然不优秀,但自觉还是很努力的,结果工作两年半,连个房贷的月供都不够,悲哀啊。想起来,挺对不起父母的。”
“啃老”的并不是小陈一个人。2011年初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调查显示,除银行房贷外,有22%的被调查者靠父母资助。房贷压力也比较明显。贷款之后,35%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品质大大下降,11%的人不敢换工作,35%的人因此要精打细算。
全国人大常委郑功成表示:“住房应当是最昂贵的消费品,应该是用一生的规划来解决。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一走出校门就要买自己的房,这是不现实的。”
以首次购房的平均年龄为例,法国为37岁,日本、德国为42岁,美国人也在30岁以上;2010年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起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人的首次购房年龄较小。
郑功成说,现在高校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考虑购房的现象表明大家在焦虑,虽然可以理解,但确实不能这样持续发酵。如果持续发酵,商品房的价格不可能回归正常与理性。
是什么阻碍了租房
先租后买,先小
!--IBM-->!--正文start-->!--图片搜索--
>!--图片搜索-->!--图片说明-->!--图片说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