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既是职场的规定动作,又带有“潜规则”色彩,总是岁末年初的例行口水。春节将至,辛苦一年的职场人目光聚焦在这只大红包上,各种“晒奖”活动此起彼伏。“年奖喧嚣”的背后,是人们对社会财富流向的关切。
记者 任蕙兰
人们对年终奖的戏谑和吐槽,表达了对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普遍情绪。
“27薪”挑动神经
年关逼近,一条“一汽大众发放相当于27个月工资的年终奖”的传闻让人们无法淡定。
“没有传得那么夸张,但确实比往年多。”小李告诉新民周刊,他是一汽大众生产流水线的操作工,已经工作了10年,每个月基本工资2000多元,另有各种津贴和奖金。他今年拿到了4万多元年终奖,折算下来相当于20个月的基本工资。
小李家中几代人生活在东北老工业区长春,他和很多汽车城子弟一样,从没料到习以为常的福利会激起千层浪。当地大型车企和上下游产业的工人都聚居 在汽车城,公交车要开好几站。除了全市供给的暖气,这里的居民还能享受厂区特供的24小时热水。每天早晨和傍晚,班车准时接送厂区的孩子们去市中心的中学 上课。虽然月薪不高,但各项福利和丰厚的年终奖让车企工作在当地被视为“金饭碗”。
虽然如今的汽车行业没有2009年时火爆,但这几年一汽大众的市场表现非常强劲,有阔绰的底气。公开数据显示,一汽大众2010年总销量约86 万辆,全年同比预计增长超过22%;2011年前11月,一汽大众累计销量达到96万辆,同比增速预计为11.6%,远高于乘用车市场9.4%的整体增长 率。员工自然通过分红共享了企业的收益。
“牛市”多收三五斗米,这对大型国有或合资车企员工来说是个惯例。同样名列前茅的民营车企员工却往往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2011年比亚迪以39.65万辆排在第八位,今年却没有年终奖。即便在2009年比亚迪最火爆时,销量达44万台,同比增长162%,一般工人月工资税后在2000—— 3000元,年终奖只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同为民企的长城汽车2009年增幅114%,年度奖接近2倍工资,发了4000元。
汽车行业年终奖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性,而“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并不只是在车企发生。这也使得年终奖成为如此挑动神经的一个关键词。
排名五花八门
“85后”小吴毕业后进入上海黄浦区某事业单位,每月基本工资600元,加上各种补贴,一个月到手3000多元。平时月薪虽然不高,但单位年底 的红包很给力:5000元年终奖,2500元年度绩效奖,500元年夜饭红包,1500元过节费,500元购物卡……总额超过10000元。“这个数字在 朋友圈里不算低,但每次在网上看到年终奖排行,就习惯性想看看自己在什么位置。”不过有时互相矛盾的榜单让他啼笑皆非。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在确定今年单位会发年终奖的受访者中,17.5%的人的年终奖在3万元以上,24%的人的年终奖在1万 -3万元,也就是说超过40%的员工年终奖过万。但某人力资源网站公布的《2011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85.9%一般员工年终奖金额在1万元以内。两 者之间的巨大差异让人无所适从。
另一则某人力资源网站发布的“2011各大城市年终奖排行”在国内知名网站流转,该机构对国内26个城市的企业员工人均年终奖进行了排名:北京 5008元、上海4874元、深圳4611元、广州4486元、杭州4270元……虽然数字看上去很精确,但各地年终奖的接近程度显得很“不自然”。不少 年终奖“被平均”的人自嘲又“拖了后腿”。
除了地域排行,以行业划分的年终奖榜单也铺天盖地:证券业,中层20万~8